《乘風破浪的姐姐》從最初傳出消息到播出至今,備受關注。筆者也是衆多喫瓜羣衆之一,開播前大家都預測節目中肯定有各種互撕大場面,紛紛都題黃曉明擔心。不過節目播出後,反而是女星們的努力、相互之間的支持、精彩的舞臺表演,讓大家一致認同,姐姐們能在娛樂圈存在多年,那都是有真本事,有原因的。

筆者今天並不是想談論綜藝中姐姐們的表現,只是想分析一下,作爲一名普通觀衆,從曾經的真情實感追星、熬夜看劇、買周邊到現在熱情減退以將其作爲偶爾消遣的心態變化。當然筆者只能代表自己,現實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個人。

筆者屬於比較花心的那種,喜歡過的明星可以說有很多,大部分只要品德沒問題,演技顏值甚至幽默感什麼的有一點優秀之處,被圈粉是分分鐘的事。《乘風破浪的姐姐》裏,寧靜、萬茜都是筆者很喜歡的女演員,播出後鄭希怡也讓筆者感覺很有個性和氣質。看到金莎,大家都在談論電視劇《金莎》,而筆者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十八歲的天空》。

《十八歲的天空》應該是一部非常精彩的校園青春劇,可以說是筆者看過的比較正的校園劇,並沒有濃墨重彩地講愛情戲,以愛情戲爲主線。雖然很多劇情都不記得,但筆者仍記得劇中劇中那種青春朦朧的感情和美好。到後來的選秀節目,快男超女,最近播出的《明日之子》,筆者也都看過,這個綜藝還不錯,挺值得推薦。裏面的少年個個都有才華,不完全同於《創造營》《青春有你》等系列,走的也並非是看臉的路線。在才華面前,顏值高只能是加分項,所佔比例遠遠低於個人才華。

筆者因爲明星買東西的時期基本都在大學以前。小學時各種卡片、貼紙,《還珠格格》裏筆者最喜歡趙薇,買了很多她的卡片。高中時買了很多《十八歲的天空》的海報,特別是石延楓的個人海報。還有筆者至今都很喜歡的周杰倫,他的磁帶等等。前一陣微博數據的事,很多人都第一次學習如何做數據,給周杰倫打榜。筆者也第一次嘗試,雖然他已經沒有再出那麼多好聽的歌曲,但曾經的歌都真的陪伴過筆者度過很多青春歲月。高中時坐在教室後門聽《七里香》,和同桌前桌三個人一起合唱《安靜》,那種感覺都是忘不掉的美好回憶。

然而看現在微博,各種明星紛紛上榜,很多人在微博爆紅沒多久,就會被爆出各種黑料。這都不算什麼,各種粉絲瘋狂空瓶,簡直看不下去。昨天在小視頻中看到有一個組合要上一個央視的節目,而這個組合中有一個選秀出來年輕男明星,私生活亂的一塌糊塗,被爆出態度也並非知錯,微博上的言論即便是營銷號都看不下去。就這樣一個人,也就臉能看,筆者不理解還有什麼值得粉。最關鍵是粉絲說他能上央視節目就是好,說明他正能量。

筆者看到這種說法真的是嚴重懷疑他粉絲的智商,追星追的是開心,而不是造神,他錯就是錯,央視的節目也是公司給的,這隻能說明他沾了其他組合成員的光。就是因爲這種氛圍,讓筆者覺得追星變得不單純也不快樂。

《乘風破浪的姐姐》裏,幾乎每一期都有一個人被吐槽,人無完人,在節目中暴露出個人性格缺點被評論也很正常。畢竟大家都有發言權,只是說出自己的看法而已。幸好這些姐姐們的粉絲與流量粉不同,容得下不同的或者是批評的聲音。

但節目中的淘汰機制是筆者最難以接受的,甚至看分組都能預測誰會被淘汰,幾期之後,就覺得有些索然無味。想開會員的心沒了,淘汰環節也都跳過。如果只是單純欣賞節目中的姐姐們的表演和日常訓練交流,筆者覺得還不錯。

爲什麼年齡大越不想追星了?因爲沒有了曾經追星的那份快樂。微博上充斥着各種營銷號,真真假假的信息滿天飛。曾經把微博當做日常與粉絲交流地方的明星,原本活躍的微博,如今差不多成了廣告宣傳號,更新一條基本都是廣告。

各種榜單更是沒眼看,對筆者而言,這些榜單沒什麼價值。粉絲人均20個號,都是假的,自己騙自己有什麼意義。最令筆者看着生氣的就是明明演技不好,還不讓評論,明明做了錯事,還不認錯。以前無腦的空瓶還都只在明星相關的微博下,現在就連《人民日報》等下面,都能看到各種空瓶。空瓶太明顯,齊刷刷一樣的話,一眼就能看出來。

再也沒有追星的快樂,所以這幾年新出的選秀明星、演員筆者都沒有辦法真情實感的去追,因爲很多人的粉絲直接勸退。明明希望可以看到更多優秀的舞臺和角色,結果成名後的表現令人失望。筆者不是任何人的黑粉,但還是要說,沒有演技空有名氣爲什麼要去當主角,自己難道不心虛嗎?如果想演戲,那麼請認真對待自己和機會,好好琢磨,至少能讓人看到這角色沒浪費。

很多流量明星成了流星,不尊重角色也不尊重觀衆。作爲一個熱愛追劇的人,遇到一部好看的劇,感覺越來越難。也正是因爲這一點,筆者才更加生氣。

《乘風破浪的姐姐》中,淘汰人員基於人氣,但有那麼幾個人一直備受質疑,其實那大概就是資本的力量。不過大多數姐姐們的粉絲都還好,至少沒看到那麼多空瓶和無腦吹無腦黑。

爲什麼年齡越大越不願意追星?失去追星的快樂了,也更害怕追一個,沒多久就爆出黑料。粉絲的無腦空瓶,只能聽表揚和稱讚,容不得批評。誰批評就私信辱罵甚至人肉。太可怕了,普通人可沒心思受這份罪,風險太大。所有真情實感彷彿錯付一般,追星的風險已經遠超追星的快樂。即便是筆者這種默默無聞的普通人,寫點劇評影評都不敢說某一個人演技差。想當初筆者就因爲一篇影評,只是說劇本不夠好,所以電影沒有達到筆者對演員的預期。結果就收到了無數條惡意的留言。有不同觀點正常,反駁筆者的觀點也沒問題,但辱罵筆者大可不必,甚至上升到家人。那滿滿的惡意,讓筆者幾乎放棄這個號。

即便如此,筆者還是要寫一句,以上都只代表筆者觀點,可以合理質疑,清不要謾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