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作为一个出身贫寒的下层农民,很早就参加了张献忠的起义军。不同于其他义军首领的野蛮,他从不妄杀,尽力保全百姓,二十四岁就成为义军内部的第三领袖。

早在清军兵临川蜀时,张献忠就曾召集四名养子,说:“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危急关头,张献忠放下十多年来对明朝的仇恨,命养子们以大局为重,联合南明抗清。

杀父之仇、民族之恨,不共戴天。之后十五年,李定国一直奔波在抗清前线。张献忠战死后,大西军形势急转直下。

孙可望、李定国等人用两年多的时间苦心经营,并废除了大西国号,确立“共扶明后,恢复江山”的政治方针,昔日的起义军举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

他用高超的指挥能力阵斩清军顶级名将尼堪,逼死汉奸定南王孔有德,几次大捷让清廷甚至想放弃西南七省。

1659年,清军渡过怒江逼近腾越州(今云南腾冲),李定国决定利用地势,设立三道伏击线,来伏击清军。

清兵在吴三桂的率领下,骄纵长驱。当时,已有部分清军进入第二道伏击区。只要清军全部进入伏击区,明军山道两边夹击,清军定能一骑将不得脱。

正值此决定胜负之际,南明卢桂生叛变投敌,把伏兵的事报告了吴三桂。吴大惊失色,立刻传令停止前进,并做好战斗准备,对山旁隐蔽处进行炮击,霎时炮火连天,箭矢如雨,南明军受此变故,伤亡不小。

南明军窦名望知道计划已泄,仓促间发出信号,两军随即短兵相接。由于事发突然,此时南明军已不能统一指挥。双方在磨盘山展开恶战,清将固山额真沙里布等被击毙,明将窦名望等也战死。

此役,是南明军给予清军最后一次沉重的打击,但此战也使南明军耗尽了最后的精锐,之后也未能再对入滇的清军展开有效的打击,从而为南明最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此战后,大明王朝最后的希望归于破灭,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就像每个民族英雄都会遇到的小人一样,顶头上司孙可望的背叛,更是让他跌入悬崖,最后他不得不败走缅甸。尽管如此,他依旧矢志不渝,临终时仍遗命其子:“任死荒徼,勿降也!”

正如史学家顾诚所言:“李定国在明末是反抗封建压迫的英雄;清初是抗击满洲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统帅。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在明清之际各方面的人物当中,他是光彩四耀的一颗巨星,其他任何人都无从望其项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