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即便沒有讀過西遊記,也都知道孫悟空有兩項絕學,一個是七十二變,一個是筋斗雲

作爲神魔兩界來說,“變”和“飛”是區別於人類的兩大基本表象,但是在神仙和妖魔內部,他們又存在法力高下之分,有變得逼真的,也有變得易被識破的,有飛得快的,也有飛得慢的。

比如孫悟空的七十二變,糊弄個小妖沒問題,但在大神面前就BUG百現。但是在“飛”的技能中,孫悟空的筋斗雲其實還是能拿出手的。

關於孫悟空的飛行速度,吳承恩多次做過對比。比如天庭招安時,太白金星帶猴子上天,結果李太白在後邊累得吁吁直喘,孫悟空早早就到了天庭小區的南門,結果被保安攔着不上進去。

由於神仙和妖怪都是不同的生物種類進化而來,所以大多數的神魔並不擅長飛行,如果是近距離的路途,他們自身的飛行能力可以滿足需求的,但如果是長途的話,就顯得有點尷尬了。所以,高級別的神仙都是通過馴化飛禽,作爲自己的交通工具。

但馴化飛禽作爲坐騎,需要有極深的道行,必須能夠駕馭得了這頭神獸。所以,神仙們都會通過提升飛行技能來增強飛行能力。這個技能就是騰雲、駕霧、驅風。以雲和霧爲工具,以風爲動力。

這麼看,《西遊記》也未必就是單純的神話小說,它還可以是科幻小說,並未完全脫離實際。

二、

晴天可駕雲,天氣不好可駕霧,這就解決了神仙出行,可以不考慮天氣的影響。那麼,神仙和妖怪可以晚上出行嗎?

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你的夜視能力足夠強,雲彩不管白天晚上,它都在那裏。吳承恩還特意告訴讀者,孫悟空的騰雲本領就是晚上學會的。

忽有一天,不知斜月三星洞大學的校長菩提祖師哪來的興致,帶着衆弟子逛夜景。學生們以爲是校長帶着他們欣賞校園的美麗夜景,但其實祖師爺有他自己的目的。

祖師突然問班級裏的學霸孫悟空,飛行課程學得怎麼樣了呀,孫悟空答道,有師父的精心指導,再加上我的勤學苦練,這門課我已經可以提前結業了,不是吹,我已經可以霞舉飛昇也。

意思就是說,猴子覺得自己即便是在晚上,也可以用晚霞作爲交通工具到處溜達。

菩提聽完,便對悟空說,先別吹,你飛一個讓大家瞧瞧。於是乎,孫猴子拿出自己唱二人傳的本事,連打幾個跟斗,靠着慣性一下子跳起來五六丈,夠到了晚霞,然後用一頓飯的時間,踏着霞雲在操場逛了一圈,然後落地。

自己還吹呢,怎麼樣,你們看看怎麼樣,服不服,我這個入學最晚的插班生成績怎麼樣!

孫同學本以爲校長會表揚他一頓,沒想到反被嘲笑道,你這是弄啥哩,我讓你騰雲,你給我表演“爬雲”。這個畫面感真的很強,但遺憾的是,不管是哪個版本的影視作品,都沒有把這個畫面拍出來。

三、

騰雲和爬雲有何區別?打個比方,我們有自己的寶馬,出門時和專用司機說一聲,然後往上一坐想去哪去哪,想在哪停在哪停。而如果我們是擠公交,還得緊跑慢跑,有時候人多還得等下一趟,慢乎悠悠,下了車還得走老遠才能到目的地。

孫悟空這個“爬雲”動作真的很形象,就是爲了踏上晚霞,需要連扯好多個跟斗,猛得一跳,剛剛勉強爬上去。更要命的是,喫一碗炸醬麪的時間,只走了三里地,這比自行車還慢啊。

菩提說道,“自古道:神仙朝遊北海暮蒼梧。凡騰雲之輩,起自北海,遊過東海、西海、南海,復轉蒼梧,將四海之外,一日都遊遍,方算得騰雲。

這古話是誰說的呢?吳承恩老先生還真的非常重視版權,搬運來的決不說是自己獨創。這段話出自元曲《呂洞賓三度城南柳》。這八仙是漢代魏晉時的神仙,而孫悟空學藝時,按時間推算要比漢代時早。好吧,這段話的出處可能也不是八仙,是比菩提更早的古人吧。

孫悟空聽完,緊皺雙眉道,師父說的這個結業標準太難了,一天之內環遊地球一圈,不可能,不可能。菩提這時又說了一句古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古話又是哪位古人說的呢,艾瑪,反正無從考證。

孫猴子一聽,哦,看來師父有這本事,只要肯學就行,立刻說道,師父教我,我不怕喫苦。菩提祖師於是便傳授了孫猴子筋斗雲的要訣。

孫悟空當場演練後,衆師兄讚不絕口,紛紛議論,悟空真是造化呀,有了這本事,將來送個快遞啥的,不愁被餓死了。

四、

在影視作品中,孫悟空的駕雲動作是怎樣的呢?基本都是腳踩祥雲,然後說聲“走”,然後嗖的一下就跑了。有的作品,甚至設計了一個“叫車”的環節,孫悟空喊一聲“筋斗雲”,然後一朵雲從天上下來,猴子跳上去,然後點火發動。

那這裏就存在兩種可能,第一種,筋斗雲是一個特別種類的雲種,這種雲與其他的雲不同,拿到了筋斗雲的駕駛證,就相當於掌握了開戰鬥機的技能,比民航的飛行器要快很多。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筋斗雲就成了孫猴子的專屬品,地上的猴子走到哪,天上的筋斗雲就跟到哪,隨時等待召喚。

第二種,就是奧祕其實不在於雲本身,而在於駕雲者的技術,就好比賽車手,一般的人無法和舒馬赫相比。那筋斗雲,就相當於駕執照裏的A票。

不過,單從名稱上來判斷,筋斗雲更像是駕雲的技法,如果是這樣,影視作品裏對孫悟空的駕雲動作,顯然是一種駕雲的常規動作,是不符合實際的。

五、

我們看看菩提祖師是怎麼說的。

菩校長說:凡諸仙騰雲,皆跌足而起,你卻不是這般。我才見你去,連扯方纔跳上。我今只就你這個勢,傳你個“筋斗雲”罷。

老菩先是說了駕雲的規範動作,上雲是很輕鬆的,但孫悟空卻需要打好幾個跟斗才能跳上去,挺費勁的。但這又沒辦法,誰叫他是個猴子呢,菩提祖師不愧是名師,懂得因材施教。便爲孫悟空量身打造了一套騰雲方法。

實際上,菩提祖師教的不是騰雲方法,而是跳躍方法。他指出孫悟空的彈跳能力太差,連扯好幾個跟頭,才能跳幾丈高。而他教會孫悟空的,是如何翻一個跟斗,就能達到十萬八千里。

所以這種技法就是讓孫悟空在宇宙中翻跟斗,翻一個跟斗的最大行程是十萬八千里,只要自己能夠運用自如,便可藉助宇宙中的任何物質,接着進行起跳,介物,可以是雲,也可以是隕石等等。

可見,影視劇中的動作是不正確的,孫悟空應該是不停在空中翻跟斗,如果說他不是以云爲踏板的話,那也應該是把雲套在自己腳上,跟着他在空中翻來翻去,而不是踩着雲,通過風力來驅動。

由於筋斗雲採取的自驅動力,所以比起那些靠風力推着走的常規駕雲術,要快很多,而且受外力因素影響要小得多。

只要你牛逼,一切皆是筋斗雲!

更多西遊冷知識

如果孫悟空搶奪了玉帝之位,他的下場會如何?

觀音這項本事三界最強,如來出了個無解難題,只有她才能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