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舍命吃野蘑菇,香菇平菇金针菇茶树菇他不香么

【祖龙汉】

前言:天下的农民朋友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水的舍命要吃河豚,靠山的拼了命也要吃野蘑菇。然而这两样都有可有毒死人。

今天就说这个吃野蘑菇的风险。

要说到这个吃野蘑菇,靠山吃山的人们,总是喜欢在山上吃上这么一口。从小有首歌是怎么唱的:采蘑菇的小姑娘。

小时候的我啊,也跟着采过野蘑菇,也吃过野蘑菇,也看到过吃野蘑菇被送到进医院抢救的同村老乡。幸好我还活着。

今年我的老家,在网上看到又有几起吃野蘑菇送去抢救的案例。

相当年采野蘑菇的小姑娘,那是采蘑菇的老手,知道哪样有毒没毒。所以能采了上街去卖。而我们后来人呢,随着一代比一代人的生活好,并不需要太多的野生技能打野物就能吃饱肚子。所以一代一代人下来,如何辨识有毒的蘑菇的经验和技能越来越少,反而生活越好,吃野蘑菇中毒的人越多。

所以当年我们在老人的带领下,有种类很多的野蘑菇可以采。有鸡蛋菌,绿豆菌,花脸菌,等等种类繁多,味道各异。虽然中毒的事也很少见,但经验都是用死人的都训积累起来的。

然而现在,会采蘑菇的人越来越少,渐渐地就只会吃那个辨识度高没有毒的松树菌了。松树菌身价百倍,刚上市时,有人卖80块一斤。

但实际上,在当年野生菌丰富的年代,松树菌反而没什么人吃。因为口感太柴。我认为松树菌值钱,可能就胜在一个野字上面。

松对菌

而且毒蘑菇的辩识又后继无人,松树菌就成了最安全的那一种可放心食用的野生菌。你想,在菜场上有人卖野生菌,除了松树菌,其他花花绿绿的我也不敢买啊。

记得几年前有一个这样的新闻,一个老爷爷采了一篮子野蘑菇去市场卖,市场不让他卖,他只好提回去煮了吃。他和留守的小孙子一起吃。他没事,他孙子毒死了。可叹真是个悲剧啊。

我小时候,吃野生蘑菇,也是经常一桌子人一起吃,其他人没事,其中有一个突然不行了,上吐下泻中毒了。

所以说,吃野生蘑菇的风险就表现在这里。就算是长相单一的松树菌,你难免会错手采进去一个长相相似却有剧毒的野蘑菇。一桌子人吃饭,谁的点子背,夹菜夹到这块有毒的蘑菇,就完了。

就在去年这个时候,我在宜昌市中心医院的重症室外面,就遇到一个老婆吃蘑菇中毒从村到镇,从镇到县,从县到市一步步抢救到重症室人事不醒半个月才活下来的案例。

不富裕的家庭,瞬间就停摆了。他和他的女儿日夜守在重症室外等消息。

那天他老婆终于醒来了,他心情大好,才和我们聊起来。原来是吃了野蘑菇。

依他的描述是,他们夫妻二人在家,孩子在外。两人趁雨后采了一大盆松树菌,清洗淖水后放到冰箱里,吃的时候就拿部分出来炒了吃。一连吃几天都没事。那天他出去帮人忙,他老婆一人在家又炒了一碗,吃了就觉得不合适。又吐又拉,感觉不行了给他电话说好像中毒了。他说他马上放下手里的活儿往家跑。

找村医参考一下一路往镇里送,一听描述,觉得治不了,又往县里送,县里也没办法,又往市里转,说是在路上就人事不醒了,多器官都跟到不行了,到市里直接进的重症室抢救。

用他的话说,在路上他就给所有的亲戚打电话借钱,无论如何他首先要保命,不保钱。很庆幸有个好老公啊。

通过细细分析,他说有可能是他们采的蘑菇里有那么一个有毒的,没注意,夹在里面,每天吃都没吃到那个有毒的,恰巧那天他老婆在家吃到了这一块。中毒了。

他说这以后再也不吃野蘑菇了,还是吃种植的香菇金针菇平菇比较安全。他说吃了一辈子野的,以为不会中毒,但是人总有大意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两个有毒的掺到里面分辨不清。有毒的只需要一一个,就能放倒一个人。

于是我们又交流采蘑菇的经验。原来所有的地方,有毒的蘑菇和没毒的往往都爱长在一块,而且形态还相似。就我先说的那个花脸菌,多美味啊,还有一种和他长得基本一样,也长在一块,还有剧毒。

小时候老人说,野蘑菇采下来看,把子里有没有蛆,有蛆的能吃。因为蛆毒不死,人就毒不死。还有的是用嘴一吹,有毒的辣嘴。但是这个方法也不是万用的。有的压根不长蛆也没毒,有的无色无味,有剧毒。

重要的是很多有毒的就生长在没毒的边上,而且长得还像双胞胎。

每年的这个季节,就我老家那个不大的县,就能吃到好多例吃蘑菇中毒的事。小时候也听到过山上有的人家整家人中毒的事件。

所以说,吃野蘑菇,大家一直胆战心惊,但还是止不住要吃。

我听说我们老家政府都宣传不让吃野生的蘑菇了,但依然有人采了吃。

为了人们食用蘑菇的爱好,农业专家培殖了各种爱养无毒的菌类让我们可以食用,然而,人们还是止不了山珍的诱惑。然而,总有那么一次,吃了让你感到不适,轻则让你大病一场,重则丧命。

就如同我在重症室外遇到的那位大叔,他说吃了一辈子的菌子了,以前只看到别人中毒,今年自己终于也中毒了。以后再也不吃野生蘑菇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