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小事,没什么大不了?不用去看病,过几天就好了!”

这种说法对吗?

专家告诉你:普通的感冒只要注意休息,对症治疗,一周左右会痊愈。但对孩子来说,感冒如果不予重视,尤其对于抵抗力较差的儿童,会引起其他的并发症,比如中耳炎。

据调查,全球30%以上儿童听力损失是由耳部感染等疾病引起的,主要的耳部感染疾病就是中耳炎!

啥是中耳炎呢?

医书上说,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

简单来说,就是有个叫中耳的地方发生炎症,其中,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最为典型。

中耳炎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仅会损害听力,还会搞成耳聋。

万一发生感染扩散,还会导致面瘫,甚至搞出危及生命的脑膜炎、脑脓肿等疾病。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啦!

敲黑板:

不满3岁的孩子如果听力出现问题,还会影响小孩的语言功能,甚至成为聋哑儿童,毁了娃的一生啊!

不过也不用太紧张,中耳炎若是发现及时,确诊后规范治疗,一两个星期就能好!

最怕的是,初期症状不明显,硬是拖成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长期的炎症对耳朵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那就麻烦啦!

在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门诊和急诊,常常有感冒引发中耳炎的孩子来就诊,医生在询问病史中发现,家长往往会让孩子做这个动作。

这个动作就是——擤鼻涕!

为什么感冒后不能用力擤鼻涕?

人体的鼻咽部和中耳是相通的,相通的管道称之为咽鼓管,感冒后鼻咽部的细菌和病毒可以通过这个管道侵犯中耳,从而引起中耳炎。

人刚出生的时候,咽鼓管又粗又平滑,短而且直,随着年龄增长,它开始向上倾斜,变窄变陡。

所以儿童时期的咽鼓管更容易被细菌闯入,也怪不得儿童患中耳炎风险相对较大了。

另外,宝宝平躺着喝奶,容易发生呛咳。加上宝宝的咽鼓管又短又平,细菌容易随着液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所以给宝宝喂奶时要把宝宝的头垫高些。

家长平时应该如何护理?

1、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保证小儿情绪愉快;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坚持户外活动,接受阳光和空气,增强体质。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少带宝宝到超市、影院等人多的场所。

2、注意保持鼻腔畅通:适当多饮水、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请专科医生指导通鼻用药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对于小宝宝,可以用医用吸鼻器帮助吸除鼻腔中的黏液。

3、勿同时捏住双侧鼻孔擤鼻涕:感冒鼻分泌物较多时,家长切勿同时捏住双侧鼻孔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最后,让深读君轻轻地在你耳边跟你说声撒浪嘿呦!亲们好好爱护你和小宝贝们的耳朵哦,拜拜!

(关-注-公-众-号-深读视频,深读君携手六十万三甲医生,24小时为你提供在线问诊服务。先看视频了解疾病再问诊,清楚多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