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子哥在日常混頭條的時候,經常會發現一些朋友其實壓根就看不懂DXOmark網站的評測,但這並不影響他們拿DXOmark的“跑分”出來各種撕X……

今天耗子哥就拿佳能相機“寬容度差”這個老梗來說一說:

首先請注意,這個“寬容度”是打雙引號的,因爲“寬容度”概念是膠片時代的術語,意爲“曝光容錯度”,例如一款膠片,可以在欠曝-3ev,過曝2ev的條件下通過特殊的沖洗方式獲得正常的影像,我們就稱這款膠片的寬容度爲“負3檔、正2檔”。

而數碼時代,相機的測光、ISO感光度都可以自由變換,所以再用“寬容度”這個詞彙是不合適的,應該用另一個詞彙“動態範圍”來描述相機記錄弱信號與強信號的能力範圍。

雖然很多人壓根就不理解DXOmark測試的這些分數意義,但這並不影響大家撕X,因爲很多人就會拿DXOmark的分數截圖出來說事,例如:

尼康D850與索尼a7r4在動態範圍一項的跑分是14.8ev,而佳能最強的1DX3是14.5ev,於是就認爲尼康D850的動態與a7r4一致,而佳能是最差的。

但事實情況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耗子哥要告訴你:

1、目前的135相機最高A/D精度都是14bit,這意味着相機CMOS的像素只能輸出2^14次方(16384)級強弱信號。而14.8ev的動態,意味着強弱信號級數有28526倍。如果真的有14bit的相機實現了超過14ev的動態,那麼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相機的色階不夠用,它必須犧牲畫面層次感。(舉個例子,例如模特的皮膚有一根細細淺色汗毛,但由於它與皮膚的反差不足,就可能被相機忽略掉,完全拍不出來。)

2、事實上,目前所有的135相機動態都沒有超過14ev,DXOmark這種動輒14+的數據,完全是DXOmark網站通過加權算法算出來的。

這是怎麼回事呢?

下面我們點開DXOmark網站,你就會發現在所謂的“動態範圍”一項,有兩個子按鈕:“顯示器”與“打印”。你把鼠標光標移到對應的按鈕上,DXOmark還會很貼心的爲你解釋這兩個按鈕的含義。

例如這是“打印”項的說明:

這是“顯示器”項的說明:

看懂了嗎?

“顯示器”項目的跑分纔是相機原生輸出畫面的真實跑分。而“打印”項目的分數是DXOmark將相機輸出的RAW文件統一壓縮爲800萬像素,然後以300DPI精度打印8×12英寸照片的跑分。

在這裏值得商榷的焦點在於:

DXOmark認爲“縮圖”算法可以壓縮噪點(降低暗部圖像噪聲),所以DXOmark對“打印”項的測試跑分實際上就是“顯示器”項跑分再乘以一個係數。(相機的像素越高,係數越大)

在這裏耗子哥給大家用實圖解釋一下:

下圖是耗子哥實拍的騰訊大廈,原圖的窗戶燈光有“死白”的高光溢出,而邊角處的民房則有“死黑”的暗部,但如果耗子哥把圖像進行大幅的圖片壓縮(壓到90像素×60像素),大家就可以發現原圖裏面“死白”、“死黑”的區域已經被壓縮算法“塗抹掉”了。

以上就是DXOmark所謂的“縮圖加動態”的邏輯。但大家都明白的,將攝影作品進行縮圖操作,只會損失原生畫面的細節與兩段色階,總體而言,圖像畫質是嚴重下降的。

因此DXOmark的這個“打印”項跑分,只有用戶作縮圖打印輸出纔有意義,而大部分攝友都是在顯示器上觀片,或者做大幅面的輸出(此時不僅不能縮圖,還要插值),所以我們追求畫質,更應該追求相機原生畫面的高動態能力,而不是壓縮圖像之後的“加權跑分”。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上面那三款相機的原生畫面動態範圍如何?

佳能1DXmark III的原生動態範圍是13.79ev,位列第一。

尼康D850的原生動態範圍是13.55ev,位列第二。

而索尼a7r4的原生動態範圍是13.3ev,不僅最差,而且對比上一代產品索尼a7r3(13.5ev),不升反降!

最後,耗子哥希望給大家傳遞幾個信息:

1、高動態範圍是“降噪電路”的功勞!

在以前爲什麼佳能相機的動態範圍不如索尼產品有過很多的爭議,有說工藝落後的,有說ADC外置造成的……但在1DXIII的官方白皮書裏面,佳能公佈了答案:高動態範圍是“降噪電路”的功勞!

下面是索尼幾年前的技術資料,宣稱索尼Exmor系列CMOS的優勢在於內建了降噪電路與內置ADC元件。

而如今,佳能1DXmark III的官方技術白皮書也正式介紹了,1DXmark III是佳能首款內置“像素級降噪電路”的產品。

但耗子哥要告訴你,別高興得太早,這個CMOS降噪電路很有可能就是“索尼黃”、“尼康黃”的罪魁禍首!因爲降噪電路針對圖像暗部進行降噪操作,在大部分環境下,R(紅色)像素與B(藍色)像素接收的信號值是最低的,所以數碼相機的暗部噪點以R\B噪點居多,降噪電路的工作後果就是爲了壓低暗部的R\B彩噪,就會形成暗部黃斑。(大家用高感畫面做一下降噪處理就明白了。)

2、千萬不要拿跑分當聖經,淪爲鍵盤俠!

真的沒必要去糾結相機產品的“動態範圍”,目前主流的135相機,14bit的A/D精度做到13檔以上的動態範圍,已經逼近物理極限了。

如果有人硬拿1DX3對比a9II、D6的動態範圍優勢來論證佳能比索尼好,耗子哥是反對的。

同理,很多人吐槽的佳能EOS RP、6D2動態範圍弱,其實對於“人像類題材”,EOS RP與6D2的動態範圍勝任工作也是綽綽有餘的!例如耗子哥主要是拍兒童人像爲主,以前用100D當副機,後面升級了80D,結果感覺80D跑分雖然提高了,但實拍的出片效果反而更差!

3、要科學的看待DXOmark這類網站的數據

舉個例子,耗子哥用着佳能1DX一代,也體驗過佳能1DX2。而1DX2給我的實拍體驗並不太滿意,當時感覺相機的“高光區”特別容易過曝,出片的人像膚色也不如一代舒服。

後面耗子哥查詢了DXOmark的測試數據,才發現1DX2的像素滿阱容信噪比最高僅爲42dB,遠遠落後於1DX一代45dB。這說明1DX2的像素電容容量可能相對於一代縮水了,但讀出噪聲方面的素質比一代提高了。

在瞭解1DX2的特性之後,耗子哥在後面的使用中就知道不能按照1DX一代的習慣去操作,必須將測光壓低0.5~0.7ev,保留一定的高光空間作爲後期操作,出片就有了一定的改善。

所以,DXOmark之類的數據網站,只要你不是拿它當“撕逼聖經”,它對你熟悉掌握相機特性還是有一定幫助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