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第3場“六穩”“六保”重大主題新聞發佈會,李滄區政府區長張友玉就李滄區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相關情況進行了發佈。2020年,李滄區堅持問題導向抓“六保”、結果導向求“六穩”,採取超常規舉措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努力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上半年,李滄區重點項目總投資額提高22.4%,新增就業29813人,提前半年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新增失業人數同比下降23.6%,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連續6年超過70%。

數字經濟板塊培育出很多優秀互聯網企業和平臺,2018年和2019年連續誕生2座稅收億元樓;在青島國際院士港累計簽約引進21個國家的108名院士,建設300多萬平方米科研和產業載體,孵化了18個項目117個產品,初步建成了交通能源、智能建造、數據信息和生物醫藥四個產業集羣。

堅持人民至上,堅決落實“六保”任務

“六保”與居民生活、企業發展、基層運轉息息相關,是我們必須花大力氣牢牢守住的底線。上半年,爲推動“六保”任務落實落地,我們樹立底線思維,緊盯重點、聚焦難點、疏通堵點,採取超常規舉措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恢復到正常軌道。歸納起來,主要是做到四個“着力”:

着力擴大就業創業。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堅持供需兩端發力、創新創業並舉、政企一體推進,千方百計穩住就業基本盤。1-6月份,全區新增就業29813人,提前半年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新增登記失業4922人,同比下降23.6%;發放各類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1.7億元,扶持創業3428人,同比增長467%。堅持把技能提升作爲保持就業穩定的重要抓手,與16家職業培訓機構、4所駐區高校簽約合作,有效推進資源整合、校企結合、工作聯合。堅持把高校畢業生作爲就業重點,將學生意願與企業需求精準匹配,篩選見習企業164家,開發見習崗位1000餘個。

着力保障基本民生。牢固樹立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決做好睏難羣衆兜底保障工作,上門走訪和電話查訪困難羣衆4.9萬人次,爲低保人員、特困人員、殘疾人、孤兒等5000餘名困難羣衆,發放各類資金1826.1萬元,嚴防衝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發生。全力做好蔬菜市場保價穩供工作,利客來、北方國貿等8家商超累計投放蔬菜325噸,切實託好人民羣衆的“菜籃子”。下大力氣解決羣衆住房難題,莊子、石溝等5個安置房項目正在按節點順利推進,四流中路棚戶區改造項目已完成立項初審,500套公租房正在加快建設。

着力抓好疫情防控。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堅持外防輸入不放鬆、內防反彈不懈怠,出臺疫情常態化防控22條措施,建立4級雙組長責任制,確保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嚴格落實“四早”要求,對2947名入境人員,全面落實篩查、報告、隔離和健康管理等各項措施,實現從“國門”到“家門”的無縫對接與全鏈條管理。加強重點人員跟蹤隨訪,排查信息5.1萬人次,確保“不漏一人”。緊盯商場超市、酒店賓館、九小場所等重點場所,嚴格落實消毒通風、預約開放、人流控制等常態化防控措施,累計監督檢查轄區公共場所1912家次。加強社區管控,設置733個防控檢查點,嚴格落實“綠碼+體溫檢測”,堅決堵住任何隱患漏洞。加強核酸檢測能力建設,設置區中心醫院等5個核酸檢測點,對12類重點人羣施行“應檢盡檢”,對其他人羣實施“願檢盡檢”,累計核酸檢測9707人份。

着力推動復工復產。堅持頂格推進、頂格協調,第一時間組建工作專班,跟蹤企業需求,做好企業服務,解決用工難、資金難、運輸難等問題150餘個。加大對各類企業培育支持力度,爲299家高新技術企業撥付資金1630.9萬元,爲5984戶中小企業發放援企穩崗補貼1834萬元,爲利客來集團等584家企業發放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166.3萬元。開展“我爲企業找訂單”活動,通過卡奧斯等平臺爲企業開拓渠道、擴大市場,助力企業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累計服務企業600餘家。特別是在疫情期間,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着防疫物資短缺難題,我們通過建立區防疫物資供銷信息交流平臺,實現了供需雙方精準高效對接,爲369家復工復產企業提供口罩81.6萬隻、防護服4000餘套、醫用酒精9700餘升。

堅持發展爲要,紮實做好“六穩”工作

2018年“六穩”工作提出以來,我們沒有被動“求穩”,而是主動“促穩”,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全力穩住基本盤,努力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18年、2019年區內生產總值增速均列全市第1位,今年一季度區內生產總值完成114.9億元,增速高於全市2.6個百分點,列十區市第2位。主要是做到四個“持續”:

持續擴大有效投資。我們堅持以大項目建設爲抓手,持續穩定有效投資,2018年和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1.2%,高於全市平均水平6.7個百分點。今年明確了總投資1446.5億元的159個重點項目,總體來看主要有投資大、質量優、推進快等3個特點。投資大主要體現在:今年重點項目總投資額比2019年提高了22.4%、比2018年提高了57.3%。質量優主要體現在:今年有2個項目進入省級重點項目,分別是院士港研究院南延項目、院士港產業核心區試驗區生物醫藥板塊;3個項目進入省新舊動能優選項目,分別是百發海水淡化項目擴建工程、國際院士港大數據中心項目、國際院士港院士技術論壇項目。推進快主要體現在:我們提前研判相關信息,信聯天地、永平路76號等5個重點項目2020年春節期間一直未停工,每天保持千人規模的施工隊伍,疫情期間項目用工基本沒有受到影響,確保了重點項目按計劃快速推進。

持續提高開放水平。堅持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生態思維優發展環境,連續舉辦三屆“海外院士青島行”,打造“青島國際院士論壇”,啓用“國際院士聯繫網絡”,與33個國家和地區56個院士機構的11020名院士建立了常態化聯繫機制。加快穩外資力度,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加快建設青島郵政跨境電商產業園,在美國、澳大利亞等7個國家設立海外倉,對外貿易涉及日本、英國、加拿大等全球100多個國家,年均貿易額均突破100億元。抓住“雙招雙引”這個經濟工作的全鏈條和主動權,積極開展千企招商大走訪,2018年以來,累計引進過億元項目128個、總投資額567.9億元。

持續完善金融業態。2018年以來,全區金融產業既有量的重大提升,也有質的重大突破。引進的興華基金,是全山東省首家公募基金管理法人機構,是全國第18家由自然人持股的公募基金。興華基金的引進,對於豐富和完善全省全市金融門類、提升和拓展財富管理層級、吸引和凝聚更多金融人才都具里程碑意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的高度關注。我們還引進了民生期貨山東分公司,實現李滄區期貨省級分公司“零突破”。2020年一季度,全區金融業逆勢上揚,實現增加值9.8億元,增速高於GDP增速11.3個百分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持續加大,新增貸款同比增長20.1%。牢牢守住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不良貸款率低於全市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

持續塑造發展優勢。按照“優化、規範、做實”的基本方針,聚力打造青島國際院士港,全面重塑李滄高質量發展基因。目前,院士港已累計簽約引進21個國家的108名院士,其中外籍院士佔86%,目前已有18個院士項目產出117種產品,獲授權專利110項。我們狠抓院士產業載體建設,2019年,載體面積實現了由50萬平米到300萬平米的6倍躍升,爲院士產業集羣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搶抓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建設機遇,與全球頂尖平臺——亞馬遜AWS、微軟加速器、ARM加速器開展合作,聚焦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重點打造數字產業集羣,培育出中瑞車聯、雲裳物聯等工業互聯網平臺,2018年和2019年連續誕生2座稅收億元樓,其中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5億元,實現稅收2.7億元。

堅持實幹爲先,確保決策落地生根

“六穩”工作是高線、“六保”任務是底線,在求高線、保底線的過程中,我們重點做到3個方面的結合:

把上級部署和李滄實際相結合。作爲李滄區來說,不但要不折不扣地落實好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還要結合李滄的實際特點,把“六穩”“六保”的政策細化具體化。比如:在財力投入方面,按照上級要求,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在年初編制財政預算的時候,根據可用財力,調整優化支出結構,按照10%的比例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優先足額保障基本民生。這裏要說明的是,李滄區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連續6年超過70%,特別是2019年達到了76%。在抗擊疫情復產復工方面,結合李滄實際,出臺了應對疫情穩發展八條政策措施、應對疫情減免承租企業房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早在3月底的時候,全區在建項目復工率和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復工率均已達100%,在青島市企業復工達產考覈中,李滄區列10區市第1位,獲得最高獎勵1050萬元。我們還多措並舉推動房租減免工作,協調區直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減免租金2582萬元,惠及租戶1357家。

把政府服務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堅持“學深圳、趕深圳”,積極融入高效青島建設攻勢,努力打造“三化三型”的政務服務環境。一方面,在要素市場化配置中,堅持管的“少而準”。管的“少”,就是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和“放管服”改革,把更多的話語權還給市場。比如,取消權力事項184項,向社會曬出“權力清單”,亮出“權力家底”,實現了“清單之外無審批、清單之外無權力”。管的“準”,就是有針對性地解決企業遇到的困難,而不隨意插手企業經營。

比如,專門建立企業服務專員制度,讓334名處級幹部“一對一”服務企業,解決企業發展經營難題380多項。另一方面,在支持企業發展中,堅持管的“多而公”。管的“多”,就是對企業的合理訴求做到及時響應、有求必應。全區252項行政許可事項100%打通“零跑腿”路徑,行政許可事項“零跑腿”實際辦件比例達75%。開展“服務到企業、服務到項目、服務到社區、服務到居民”工作,累計爲2352家企業落地提供免費全程代辦服務,爲15個重點項目協調解決了65個審批難題。管的“公”,就是對任何來李滄投資的市場主體,做到內資、外資一視同仁,國企、民企一視同仁,本土企業、外來企業一視同仁,絕不厚此薄彼、親疏有別。

把立足當前與着眼長遠相結合。“六穩”是大局、是長遠,“六保”是前提、是當下。工作中,我們注重統籌當前和長遠,既解決燃眉之急、確保當前“保”的有效果,又解決後顧之憂、實現“穩”的有基礎。比如,在海綿城市建設方面,我們承擔了第二批國家海綿城市試點工作,對李滄西北部條件最差的25.2平方公里的老城區進行了海綿化改造,總投資達到了49.1億元,這其中包括國家和市裏的投資。從當前來看,海綿城市建設消除了黑臭水體、減少了雨水徑流、改善了人居環境,對保基本民生十分重要;從長遠來看,降低了城市內澇造成的損失、改善了李滄西北部的投資環境、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對提高“雙招雙引”質效、實現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我們將像學者一樣思考、像軍人一樣行動,提高決斷力、提升執行力,努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恢復到正常軌道。”張友玉區長談到,下一步,李滄區全區上下將按照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加快推進“六穩”工作,努力完成“六保”任務,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