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方暴雨成災,致使河湖水位猛漲,多地洪水氾濫,汛情來勢洶洶。7月12日,國家防總將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

2020年汛情嚴峻讓人聯想起1998年的特大洪水。22年過去了,中國再次接受大洪水的考驗,這一次中國的防洪能力已有哪些不同?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環球時報》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水科院減災中心洪水管理與影響評價研究部主任李娜。

環球時報:

7月12日,經會商研判,國家防總決定將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並向相關地區發出通知,要求密切監視雨情水情汛情變化,及時調整應急響應級別。請問國家防總調升應急響應級別的依據是什麼?李娜:

國家防汛應急響應級別共爲四級,其中Ⅰ級爲最高級別。國家防總是在統籌考慮洪水量級、受災範圍、災情程度、颱風強度和影響範圍、險情類型及危害程度、抗洪搶險的輕重緩急等來確定應急響應級別。

應急響應級別調升以後的不同首先表現在總指揮上。Ⅲ級響應由國家防總祕書長主持會商,Ⅱ級響應後由防總副總指揮來主持,並統籌安排工作指導防汛減災工作,這是一個重大變化。另外,在汛情的通報上,Ⅲ級響應時沒有明確規定。但是上升爲Ⅱ級應急響應,就要求在中央電視臺不定期發佈汛情通報;II級應急響應下,要求更多國家部門參與到防汛救災工作中,包括民政、救災、衛生以及其他防總的成員單位。

環球時報:

如何比較今年長江流域的大洪水與98年的大洪水?李娜:

兩者還是有明顯不同的。98年的大洪水是長江全流域的大洪水。而今年的洪水目前還表現爲區域性洪水。不論是鄱陽湖還是長江干流水位雖頻頻超警,但目前都集中在局部河段和局部區域,這兩次洪水的影響範圍和影響程度也是有差別的。

環球時報:

20多年過去了,長江流域的防洪能力是否得到了不同的提升?李娜:

是的,已有了大幅的提升。

1998年的時候,三峽水利工程還沒有建成。長江干堤和主要支流整體上的防洪能力都是比較低的。1998年大洪水之後,長江防洪能力提升上我們做了幾項大的工程。

一是重點實施“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移民建鎮”工程,長江的蓄洪能力有所增加;

二是長江干流堤防的加固加高和河道疏浚,行洪能力大大加強;

三是長江干支流上修建了很多具有防洪作用的水庫,調蓄洪水的能力顯著提升,最主要的是建成了三峽水利工程,其防洪庫容達到了220億立方。

建國以來在湖南湖北等地規劃建設了40個蓄滯洪區,其蓄洪總量約600多億,98年以後也對部分蓄滯洪區進行了提升完善。河道、堤防、水庫和蓄滯洪區組成的防洪工程體系是防禦流域目標洪水的骨幹。除此之外,長江流域的洪水監測、預報和防洪聯合調度的覆蓋面、準確度和時效性與20多年前也有了很大提升。

環球時報:

您覺得目前長江的防汛能力是否能夠防禦22年前的大洪水?

李娜:

如果現在再發生98年的大洪水,長江干流的防洪體系完全沒有問題,可以進行有效防禦。但是長江東西橫貫非常長,一些支流和上游山洪溝的防洪能力還不高,局部區域發生洪水造成損失的局面一時還難以全部避免,這是很正常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