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其中發生過很多傳奇勵志的故事。提到古代中國,可就有說不完的故事,講不完的典故。新王朝的誕生,舊王朝的衰敗,這是時代的更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戰爭,這是爲了促進國家的統一,徵兵修路修橋挖河,雖然會導致民不聊生,但是爲了歷史的發展。衆多事件,構成了古代中國的體系。

而在春秋戰國時期,分別有春秋五霸,而最傳奇就是就是最後一位霸主。那就是越王勾踐的故事,而越王勾踐的典故是在公元前496年,勾踐父親退位,勾踐即位統領全國,在勾踐管理全國上下的前兩年裏,他與多個國家發動戰爭,但是國力薄弱,都是以失敗退兵,但是勾踐不安於現狀,之後他便重用人才,大力發展國家的文治武功。

而在勾踐悉心的調整下,越國國力越來越強大,百姓也是無比歡欣,於是便在公元前482年,趁吳王夫差參加黃池之會的機會,率兵而起,一舉拿下吳國,吳國也不甘成爲手下敗將,但戰爭還是以越國勝戰結尾。

後來吳國勵精圖治,報了此仇,越王勾踐也淪爲吳王的階下囚。從那天開始,越王勾踐開始臥薪嚐膽,示弱於吳國,暗地裏卻在大力發展越國經濟與軍事。後來,越王勾踐起兵大敗吳國,自己也成爲了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而伴隨着勾踐征戰沙場的是他手中的那把青銅劍,傳說中削鐵如泥、所向披靡,於1965年在湖北出土,是國家一級保護文物。該劍光長度就超出半米,劍柄長度8.4釐米,劍的寬度約不到5釐米,外觀上便是全身有非常均勻的黑色菱形花格,正面有用鳥篆銘文篆刻的“越王鳩淺,自作用劍”,由此可見越王對其極其喜愛,篆刻名字來印證所屬。

據報道,越王勾踐劍出土之時不僅一絲鏽跡都沒有,還光潔如新,而且啊,在日後工作人員在研究時也十分小心,否則手非常容易被劃破。這把劍歷經了兩千多年,還能如此鋒利。說實話,這是實屬不易的一件事情。

在古代,沒有精確的測量工具,也沒有精湛的鑄造工藝,該劍的能被創造出來,簡直可以稱爲奇蹟,這離不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這把劍是由青銅與錫製作而成,所以非常容易出現劃痕及氧化的現象,所以能保持光潔如新,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不僅如此,還能保持更是鋒利無比,更是可以吹毛立斷,這是多麼不容易。

根據現代人的研究,若要想造出較好的青銅劍,各個配方的比例必須精確到百分位,不僅如此,還受燃料,加熱時間和淬火時間的影響,可能就是因爲稍微多加了一點鉛,就導致了整把劍的損壞。所以想要造一把越王勾踐劍這種程度的寶劍,是要不斷試錯的,可能數百次鑄劍才能造就一把。

由此可見,古人在如此低生產力的環境下,能造出這把劍自然是珍貴無比了。正是因爲這把劍珍貴無比,才稱越王勾踐劍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然而,一把劍若要想要削鐵如泥,不僅要有足夠的硬度,還要足夠鋒利。而青銅劍顯然是二者都不達標的。

據小編查閱資料所得:青銅(特指錫青銅):莫氏硬度變化範圍很大,主要和銅錫比例和熱處理工藝有關,一般在5-6.6之間。而鐵基本都在7以上。所以青銅劍與鐵劍相撞,一定會是青銅劍折斷。而現在家用的菜刀絕大多數都是用鋼做的,不僅結實不易斷,還很鋒利,雖然達不到吹毛斷髮的效果,但比青銅劍絕對強多了。

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