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華米科技(NYSE:HMI)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汪發了一條深情的微博,“俠之大者,爲國爲民,鍾南山院士一直是我非常敬仰的醫者。這次能夠和鍾院士團隊合作,爲公衆健康出一份力,亦感與有榮焉,此次合作華米必不負所托”,文末他還熱情洋溢比了個。

3個月後,在廣州,黃汪終於見到了鍾南山院士本人。這是他們的首次會面。鍾南山打趣地問他,你的名字是爸媽的姓加起來嗎?這一句玩笑話立刻拉近了雙方的距離。

7月15日,由華米科技與鍾南山院士領銜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廣東省南山醫藥創新研究院共建的——腕部智能可穿戴聯合實驗室,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正式揭牌啓動。

這標誌着華米科技的“大健康”藍圖又增添了濃重的一筆。

《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戴維·布魯克斯在他的暢銷書《第二座山》中提到:人生要爬兩座山:

第一座山是,“實現自我”的成功、獲得幸福;

第二座山是,“奉獻自我”的價值,是一種使命。

疫情爆發之後,無數的醫護人員奔赴在抗疫一線,80多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也是其中一員,這是醫護人員的“使命”;同樣,對於身處智能可穿戴領域的華米來說,爬過了硬件的第一座山之後,他們正在攀登“科技連接健康”的第二座高峯。

基底:科技護航

7月15日,在腕部智能可穿戴聯合實驗室的揭牌儀式上,華米團隊和鍾南山院士團隊進行了項目交流。

鍾南山院士講到一個現象,在呼吸疾病方面,對早期徵兆的忽視是一個嚴重問題,新冠疫情期間,很多醫生都發生了病情忽然惡化的情況,其中還有大量無症狀的情況。如果能在早期收集大量有效數據、進行及時干預,將對病情好轉起到重要作用;另外,新冠肺炎患者的出院後隨訪、康復也是一個艱鉅的任務。

“患者講症狀往往是憑一種自我感覺,但華米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可以通過監測提供相應的參考數據。”疫情期間,華米科技藉助利用自身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並綜合考慮了假日、天氣、季節、歷史週期性生理異常及普通流感發熱引起的異常等因素的影響,模擬出了由新冠肺炎引發的異常率流行趨勢。

00:14

華米在後續數據監測和分析中看到,終端所回收的100 萬條全球疫區的樣本數據中,華米疫情曲線增長模型比西班牙官方提前一個禮拜,預期到峯值到來;比意大利提前8 天預測到其疫情峯值到來。曲線和真實匹配度達到81.14%,就是說,通過可穿戴和健康大數據,華米初步具備了預測流行病這種能力

而華米的科技力量,也將運用在此次的聯合實驗室的項目中。

現階段,聯合實驗室會利用智能可穿戴設備開展對新冠肺炎患者康復情況的跟蹤隨訪項目,根據國家衛健委的工作指導,合力做好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後的跟蹤隨訪、康復和健康管理工作,實現全流程管理,更好地促進患者恢復健康。

中長期,聯合實驗室將就呼吸系統的流行性疾病預測、預警系統、呼吸系統相關慢病管理、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OSAHS)的臨牀研究和大規模篩查等方向開展聯合攻關。

今年6月,華米在其AI創新大會上,發佈了全新的睡眠數據AI生物引擎SomnusCare,該算法基於華米海量的健康大數據,實現了對睡眠狀態的準確識別,並通過多維數據幫助用戶瞭解睡眠狀態和質量。其睡眠數據檢測精度超過了80%,而且能以將近100%的精度檢測出時長超過25 分鐘的午睡數據。這就對於OSAHS的研究有一定幫助。

未來,該聯合實驗室還將進一步探索產學研成果的轉化,如面向老年人、慢性病人羣開發基於可穿戴技術的呼吸治療裝置、智能感應識別設備、居家智能健康監護設備等。

在現場,華米的工作人員向犀利君展示了一款華米的智能手錶,這是當時羅永浩在抖音直播帶貨的爆款產品(Amazfit GTR)。

有意思的是,工作人員告訴犀利君,羅永浩當時在直播間還吐槽說,上上週華米寄來了智能手錶樣品,但是忘了寄充電器。最神奇的是,兩週過後,華米手錶依然正常工作。

據瞭解,這款智能手錶的續航能力居然能達到24天,也就是說,充一次電,就可以正常使用24天。通過這件小事,可以從側面反映出華米強大的科技底色。

在疫情衝擊導致全球穿戴式設備出貨量下降7.1% 的大背景下,2020年一季度華米科技逆勢增長。

財報顯示,一季度整體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6.1%至10.885億元,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0億元,這是華米科技有史以來每年第一季度的最高營收;智能設備總出貨量達760萬部,較去年第一季度的560萬部同比增長35.7%。

有投資銀行人士表示,華米營收依然保持穩健增長,這主要得益於華米的以智能可穿戴設備爲基礎的大健康生態戰略;在今年特殊的市場環境下,大衆對於健康更加關注,智能硬件產品可以方便快捷的監測心率、睡眠等基礎生理健康數據,幫助人們更好地管理自身的運動與健康。

突圍:創新驅動

其實,在全球市場上,穿戴式智能產品的競爭十分激烈。國際上有蘋果、三星等巨頭玩家,國內還有華爲等強勁對手,很多人會問,低調的華米憑什麼會成爲全球第二大智能可穿戴設備製造商?

創新或許就是華米衝出重圍的一大法寶。相信大家最近兩年的新聞中都看到,高端的半導體芯片是制約很多科技企業發展的一大重要因素。所以,對於中國的科技企業來說,只是單單具備硬件加工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更應該把核心競爭力延伸到最基礎的底層技術,芯片和算法上。

華米早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從黃汪提出的「芯+ 端+ 雲」三位一體的戰略閉環可以看出,華米做硬件只是階段性任務,如今這家科技公司正在努力向具備軟硬一體化能力的“綜合體”轉變。而芯片是重中之重。

2018年9月,華米發佈全球智能可穿戴領域第一顆人工智能芯片——“黃山1號”;2020年6月,歷時450多天的攻堅之後,全新一代的“黃山2號”出爐。

要知道,造芯片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芯片就相當於汽車的發動機,但是一個小小的芯片比發動機小得多了,卻要把最高精尖的技術融合在一個指甲蓋差不多大小的薄片中,可想而知這其中的技術含量

黃汪透露,華米科技爲“黃山2號”重新設計了AI本地生物數據計算NPU,採用卷積神經網絡加速技術,大大提升了本地AI數據計算的性能,加快了識別速度。基於心率數據,“黃山2號”的房顫識別速度是“黃山1號”的7倍,是市面上其它軟件算法的26 倍。

“黃山2號”還加入了超低功耗傳感器AON模式,和蘋果一樣搭載了協處理器-C2協處理器,理論上可使黃山2號整體功耗下降50%,從而讓用戶徹底告別可穿戴設備的續航焦慮。

犀利君瞭解到,“黃山2號”基於先進的RISC-V架構。和在PC時代的英特爾X86架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ARM架構一樣,RISC-V也被公認爲是IoT(物聯網)時代最具潛力的芯片架構。

它具有高運算效率和低使用功耗兩大優勢,相比於在可穿戴設備中常見的ARM Cortex-M4架構處理器,整體運算效率提升了38%。“黃山2號”預計今年四季度量產,明年上半年,搭載“黃山2號”的可穿戴新品也將面世。

華米的算法和數據創新已經深入到心率、血氧、睡眠等生物數據引擎各方面。

通過歷時2年的不斷摸索,華米科技推出了自主研發的血氧數據AI生物引擎——OxygenBeats。該算法基於健康大數據模型對血氧信號進行預處理,消除信號噪聲,使測量精度提升達50%。

今年6月推出的第二代心臟數據AI生物引擎RealBeats 2,可能是全球最先進的心率AI引擎。它能有效地消除運動時對心率信號的噪聲干擾,夜晚和白天有效房顫監測時間分別達到了上一代的1.87倍和6.64倍。此外,通過建立心臟健康大數據模型,也成功實現了折返性心動過速和室上性頻發早搏的AI自動甄別。

科技創新不僅讓華米在國內受到熱捧,也讓他們在海外發現了“新大陸”。

衆所周知,疫情之下的全球消費電子市場飽受挑戰,而一季度華米手錶不僅在全球整體出貨成績拔高,並且在意大利地區市場份額上升至第一,佔意大利成人手錶市場份額的38%,遠超其他手錶品牌廠商。

在印度、印尼、西班牙地區,華米手錶也仍然保持了市場領先地位。

著名的國際數據公司IDC發佈的2020年第一季度可穿戴設備報告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華米科技旗下成人手錶全球出貨量達98萬臺,同比增長80.2%,大幅超越成人手錶市場整體的增速,在全球成人手錶品類市場份額殺入前五,並且在全球最大的單一手錶市場美國,華米也首次進入市場前五。

使命:長期主義的考驗

1997,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在他的第一封致股東信中說,It's All About Long Term,一切圍繞長期價值展開。23 年過去了,貝索斯提倡的" 長期價值",正在成爲衆多企業發展的範本。

人們都說2020年是大健康產業的風口,人們也說健康產業的可穿戴設備也會迎來爆發式增長。當然各大權威機構的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根據IDC預測數據,2023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預計將增至4.82億部。

《中國大健康產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諮詢報告》的數據也預計,2020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將突破10萬億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預測,中國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2030年將超過16萬億。

然而風口不是一蹴而就的。或許對於別人是風口,但是對於黃汪來說,這是一個長達將近十多年的堅持,機會永遠是留給做好準備的人。

這些年來,華米科技基於可穿戴設備獲得的人體健康大數據,覆蓋面十分廣泛。截至2020年4月30日,華米科技智能可穿戴設備記錄的累計步數爲108.4萬億步,累計睡眠記錄95億晚,心率記錄總時長307億小時,而ECG心電圖數據也累計達到了1520萬條。而到目前爲止華米科技共監測到了91100 次疑似房顫病例。

然而,2020年,是一場超強的壓力測試,在疫情的衝擊下,也是真正考驗" 長期主義" 的一年

貝索斯曾經說過,“我常常被問一個問題:‘在接下來的10年裏,什麼是變化的?’但我很少被問到‘在接下來的10年裏,什麼是不變的?”他強調,“我認爲第二個問題比第一個問題更加重要,因爲你需要將你的戰略建立在不變的事物上。”

在多次的演講中,黃汪都提出了一個觀點“健康是華米的初心”。而“科技連接健康”是華米的使命。

戴維·布魯克斯在《第二座山》中說到過,“使命”,對一個人來說,它是一項等着你去做的事業,是長期的“工作”,可能需要你投入一生的力量

黃汪在給公司的內部信中展示了這樣的決心與勇氣,他寫道:“健康,是萬物互聯時代的核心價值,未來十年將是以人爲中心的科技時代。”

未來十年,是華米科技的不變的初心,是矢志不渝的使命,更是堅持下來的長期主義精神。

所以,華米科技在加碼“投資未來”。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華米科技的研發費用同比大漲了63.5%,增至人民幣1.183億元。華米方面在財報溝通會上也表示,公司正持續擴充研發力量,並在醫療健康相關功能、算法、雲服務、芯片研究和新產品開發方面增加投資,將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推出一系列新產品。

有一年,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搜狗掌門人王小川曾對犀利君這樣說,前些年,人們都在用互聯網改造身邊的事情,讓購物方便、讓出行方便、讓獲取信息方便等等,現在,人們真的開始要把互聯網技術運用到人類本身

這與黃汪的觀點不謀而合。數字化醫療是大勢所趨。

過去的十多年間見證了互聯網科技顛覆了一個又一個的傳統行業,從零售、旅遊、出行交通到餐飲等等,我們堅信醫療健康行業將是下一個被互聯網和人工智能顛覆的萬億級產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