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珊迪

編輯 | Amy Wang

最近,時隔12年被翻拍的《小娘惹》在熒屏上喚醒了大家的童年記憶。

於2008年首播,融合了娘惹文化、講述善良女子月娘一生不屈不撓奮鬥史的《小娘惹》,是新加坡新傳媒電視公司爲慶祝新傳媒8頻道45週年的臺慶大戲,耗時兩年策劃拍攝,曾在新加坡本土打破15年的收視記錄(大結局收視率爲33.8%收官),引進我國後,更是在各大電視臺輪番播放,成爲中年女性觀衆的最愛,虐得死去活來的劇情,也在無數80、90後的童年中留下身影。

如今國產新版《小娘惹》再登熒屏,着實來了一波回憶殺,新版《小娘惹》的編劇還是原版的編劇洪榮狄,就連山本洋介的扮演者,都與12年前老版本爲同一人。

故事在延長集數之外沒有做多大改變,依舊是聚焦大戶人家幾代人的恩怨糾葛,天蘭、菊香、月娘三代娘惹的抉擇和人生。新版《小娘惹》在央視8套播出後,連續霸榜,大結局收視率破2%,領跑衛視黃金檔。

但收視喜人之外,這版一比一復刻出來的《小娘惹》口碑卻在下滑,豆瓣5.1的評分尚未及格(原版豆瓣評分爲8.5),劇中的封建禮教、主要人物命運、抉擇、TVB式的配音等等都讓網友很不滿意,被劇情氣死的網友稱《小娘惹》爲“刀片收割機”。

12年過去了,讓人意難平的《小娘惹》進步了沒?

《小娘惹》是娘道2.0嗎?

《小娘惹》在娘惹文化背景下展開。娘惹一般指“峇峇孃惹”,是中國古代移民與東南亞土著人結合所生的後代,馬來語中把生下的男性後代稱爲“峇峇”,女性後代則稱爲“娘惹”。

而一個合格的娘惹,要做得一手好娘惹菜、精通女紅、珠繡等等,更是要於結婚後在廚房爲全家奉獻一生。

這種要爲家族奉獻一切、略顯封建的設定,讓觀衆特別害怕看到不爲家族生出男孩誓不罷休的“娘道”精神,因爲《小娘惹》主要就是講述了土生華人大家庭中天蘭、菊香、月娘三代娘惹的故事,在這段故事中,是《娘道》2.0還是女性真進步?

天蘭是女主角月娘的外婆,是黃家老爺的二房太太,雖說也是太太,但是基本和下人沒什麼區別,無地位、無話語權,遇到問題的唯一解決方案就是向大太太、老爺求情、下跪、磕頭三連。

菊香是天蘭的女兒、月娘的媽媽,年幼得了場大病變成了聾啞人,在她的身上,有傳統娘惹的堅韌、隱忍,也有着反抗精神。當家族決定爲了利益將她嫁給一個老富商做小妾,母親求情未果、勸她認命之後,她毅然決然選擇離家出走,一番波折後,終於與所愛之人走到了一起。

菊香的孩子月娘(同菊香爲一個扮演者),則更有進步精神,在父母雙雙離開人世後,她回到黃家,照顧外婆,外婆的“認命理論”她也曾短暫相信過,但終是在波折之後另做選擇,甚至還帶領一衆兄弟創業,打拼出了自己的事業。

整體來說,從天蘭到月娘,人物在思想上是進步了許多,並非爲網友評價的《娘道》2.0。

《小娘惹》爲什麼越看越氣人?

《小娘惹》主要角色的整體人物形象不侷限於封建禮教,但從天蘭到月娘,僅僅是完成了相對意義上的進步,難掩人物角色塑造的扁平。

月娘作爲這部大女主奮鬥史的主角,她的不認命和反抗的過程異常憋屈。和外婆在戰亂中守住了黃家,做小買賣維持起整個家庭的開銷,明明也是小姐,卻要在黃家人回來後做下等的僕人,昨天剛對着月亮說完“我不認這樣的命”,第二天就承認“我只是個下人”。

外婆被欺負、生病了黃家人也不給送醫院,自己被嫡外婆、姨母、表姐三代人聯手陷害,程度從夾手指到推入水井,奪命係數逐漸增加,但即便是這樣,她都沒有離開黃家,理由是,要照顧外婆,“爲了外婆,我要忍”。對了,小時候的月娘和母親菊香,還被嫡外婆和姨母雙雙扔進過海里。

憑月娘的實力,帶着外婆出來完全可以獨立生活,且外婆在她利用了些小聰明後住院治療,病好之後可以選擇離開,可她們還是回到了這個隨時可能發生不幸的老宅,任勞任怨。

在《小娘惹》中,好人和壞人被區分得十分清楚明白,清楚得就差寫在腦門上了。天蘭、菊香、月娘這一方就是明顯的好人,對應的,在黃家中掌握話語權的基本都是壞人,她們不光會陷害月娘,狠起來連自己的姐妹也不放過。

扁平的人物塑造之後,好人不得好報更令人氣憤。黃玉珠是黃家唯一對月娘好的人,人很善良長得也十分漂亮,但她的下場卻十分令人心痛,她在知道心上人陳錫與月娘互相喜歡後選擇幫助兩個有情人爭取機會遠走高飛。

玉珠讓月娘去火車站找陳錫,自己留在小屋內代替月娘,結果卻被壞人強姦,目睹一切的親姐姐竟然沒有伸出援手。然而,這纔是苦難的開始,出於名節和商業利益的考慮,黃家決定將玉珠嫁給強迫她的壞人,婚後的玉珠不僅要忍受屈辱、暴力,還要被下藥送到生意夥伴的牀上……最終玉珠承受不來,精神失常。

在老版《小娘惹》中,玉珠的人生就是許多人的童年陰影,新版《小娘惹》播出後,大家對這樣復刻原版的做法並不滿意,網友不解,12年過去了,好人還是被虐得死去活來,善良又漂亮的玉珠,其經歷並未有絲毫地改寫。

相較之下,作惡多端的黃家大太太僅中了風歪了嘴,且黃家在沒落後,之前被虐慘了的月娘不計前嫌地幫助她們,甚至買回了祖宅,接大家回去生活。

“把《小娘惹》氣人打在公屏上!”每天都有追《小娘惹》的網友被劇情氣到窒息。不說一定要把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踐行到分毫不差的地步,但以虐待女性、讓女性不斷隱忍、犧牲、再毫無保留地奉獻,以聖母之姿無底線地包容、原諒他人,現代觀衆可接受不來了。

收視領跑,苦情劇不過時?

新版《小娘惹》在央視8套播出後連續霸榜,大結局收視率破2%,在脫水的中國視聽大數據中,同樣排名第一,領跑衛視黃金檔。

有意思的是,在《小娘惹》收官之後,央視8套黃金劇場的收視率直接掉了一半,很直接地反應出苦情劇依舊能打。

作爲苦情劇,新版《小娘惹》在經典光環之外,還具備20多年前苦情劇的制勝法寶:故事發展曲折、情節跌宕起伏、衝突、巧合、誤會、反轉設置的十分密集。

菊香和山本洋介逃離馬六甲,在新加坡私定終身,覺得以後都是好日子了,卻不想洋介被抓走從軍,一走就是好幾年。後來,洋介做了逃兵,好不容易一家團聚,卻又因時局與菊香先後喪命,留下小月娘孤苦一人。

一根筋的劉一刀認定了要娶月娘,正巧在玉珠被侵犯之後,覺得自己不詳的月娘心灰意冷之下與劉一刀成了親,當晚又覺得自己不該認命,與劉一刀一番爭執後,她們二人從名義上的夫妻變成了拜把子的兄妹,還要帶領大家一起創業致富。

九曲十八彎的劇情吊足了觀衆的胃口,苦情中摻着些瑪麗蘇劇情就更讓人着迷了,菊香與小月娘相依爲命時有陳盛保護,月娘瀕死還有曾救助過的乞丐照顧。

也正因如此,從苦情劇的角度來看,新版《小娘惹》是沒有進步的,劇情是按照12年前的老版復刻出來的,其苦情的套路也是之間被實踐過多次的,《渴望》《啞巴新娘》等等,無一不是“忍”字當頭,最後以善良忍讓和堅韌不拔的品質化解一切困難。

而《小娘惹》作爲苦情劇,依舊能扛起收視大旗,也證明了電視觀衆沒有進步。在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當下,電視媒介的受衆漸趨高齡化,手握遙控器的中老年受衆,也正是苦情劇和家長裏短的受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