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才愛音樂。”

“哪怕多平淡的場景,音樂都能賦予它深厚的意義。而平淡,突然間變成了美麗而熱烈的珍珠,從音樂中破殼而出。”

眼前是一片車水馬龍人頭攢動,丹和格雷塔只是靜靜的坐在路邊,聽着流淌出的音樂與心聲。

這便是電影《Begin Again》中的經典一幕。

《Begin Again》又名《再次出發之紐約遇見你》,目前豆瓣評分8.5,處於電影TOP250名內,被評價好於90%的音樂片與95%的愛情片。片中衆星雲集,飾演女主角格雷塔的凱拉·奈特莉是當之無愧的英倫玫瑰,曾在《加勒比海盜》《傲慢與偏見》中大放異彩。她的男友則由著名樂隊魔力紅中的亞當·萊文擔任,他曾獲得格萊美最佳流行樂隊獎和最佳演唱專輯獎等獎項。而劇中的男主角丹是《復仇者聯盟》中的“綠巨人浩克”,馬克·魯法洛。他們也爲這部影片奉獻了最精湛的表演。

影片圍繞男女主角的愛情與事業兩條線展開,講述了一個清新而浪漫的音樂故事。

邂逅

在一家酒吧,丹和格雷塔偶然邂逅了。

當時他們兩人誰都過的不如意。丹是一名老牌音樂製作人,履歷燦爛輝煌,卻因爲同前妻的情感糾葛而消沉多年。在遇見格雷塔之前,他不僅受到公司合作伙伴的不屑嘲諷,失去了自己的職位,還在同行的十四歲女兒面前丟盡了臉面,身心俱疲。在其他人眼中,無論是家庭還是事業,丹都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這個失敗者連自殺的計劃都失敗了。他乾脆到酒吧買醉,企圖一醉解千愁。

而格雷塔也同樣處於消沉的狀態。她不是美國人,只是跟隨着男友戴夫來到這裏。她的男友戴夫是一名音樂家,與她志趣相投,對音樂有種共同的品味愛好,並能從彼此的樂曲中聽出潛藏的情感。只是,既然能聽出愛,也自然能聽出不愛。戴夫在珠光寶氣的紐約迷失了,不僅開始創作一些迎合舞臺大衆的歌曲,也同公司的某位女同事有了逾越的關係。這一切都被敏銳的格雷塔發現了,她果斷地分了手,並且決定第二天就回到英國。在臨別前的這個晚上,她被朋友帶去酒吧唱歌散心。

“獨自站在地鐵站臺,身邊行囊就是你的所有,突然死亡也變成了解脫。”她只是唱了一首簡單的歌,《A Step You Can't Take Back》,卻誤打誤撞的描繪了丹的心路歷程。丹被她澄澈而溫柔的歌聲打動了,他意識到,格雷塔會是他最契合的音樂夥伴。

失意的兩個人就這樣結識了。但丹的公司卻要求他們做好試音帶,再考慮後續的專輯發行。他們並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專業的錄音棚,於是乾脆另闢蹊徑,露天錄製,將整個城市當做自己的錄音棚,“錄遍整個紐約城,錄上一個夏天。就當是給這座美麗又瘋狂的紐約城的禮物。”

在下東區的橋洞底下,在帝國大廈的樓頂,在中央公園裏的湖中船上,在唐人街、神聖約翰大教堂,在地鐵裏、在哈林區......他們盡情地揮灑着自己的才華。隊伍的成員有音樂學院的提琴姐弟、毅然辭職的鋼琴老師、瀟灑隨性的黑人貝斯手,以及丹的女兒,一個頗有天賦的電吉他演奏者。這隻神奇的隊伍組合到了一起,做出了一張極爲優秀的專輯。

最終,發售的專輯好評如潮,丹和格雷塔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也順利解決了自己在情感與事業上的困難,就像格雷塔在歌中所唱,“翻過陳舊的昨天,或許會迎來嶄新的明天”。

知己

有很多人都對丹和格雷塔的關係感到好奇。他們之間的複雜吸引力,似乎是友情,又似乎是愛情,讓觀衆不斷揣摩,卻爭論不出答案。

這讓我不由想到著名主持人撒貝寧老師在《明星大偵探》節目中,面對別人對他和何炅老師關係的調侃時,半開玩笑半認真說的一段話:“你們理解人世間的情感,要麼就友情,要麼就愛情。有一種情感超越所有的一切,叫理解,叫知音,叫俞伯牙和鍾子期。”

古人常雲:“士爲知己者死。”在我看來,“知音”的定義很難界定,如果僅僅是相同的愛好、相同的習慣、相同的行爲,這些都算不得知音。知音是思想上的契合,心靈上的相遇,是某種切切實實存在的靈感源泉,你無法用言語來表達遇到他的感覺,只知道他的存在讓你恍然間覺得自己在這世上不再是孑然一身,他不僅理解你的一切選擇,並且會做出同你一樣的決定。你們之間也許會有愛情,但欣賞的成分一定多於最淺顯的性,更多的是柏拉圖般精神的享受。正因於此,即使死生亦大矣,在知己面前卻變得微不足道,就像昔日,鍾子期身死,俞伯牙便破琴絕弦。荊軻刺秦失敗,高漸離便捨命復仇。尤其是對於某些藝術家來說,他們生來便孤獨於世人,倘若有朝一日能得到理解自己的知音,就是人生最大的幸事。即使註定是飛蛾撲火,他們也願意向着自己的光芒而死。

在我看來,丹和格雷塔也正是如此。他們兩人之間的感情,不能被簡單定義爲愛情或者友情,而是最爲珍貴的惺惺相惜,是撒貝寧老師所講述的“高山流水”。他們之間的感情獨屬於知音。所以他們在深夜中聽着相同的歌曲,一起走過大街小巷,一起跌跌撞撞闖入酒吧,也一同靜靜坐在馬路旁,暢談自己的夢想與愛情,撿拾生活中的滄海遺珠。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也許杜牧的這兩句詩,拿來形容知己相遇,再貼切不過。茫茫人海中,正是有了知音的存在,才讓我們不再孤獨。

音樂

作爲“好於90%的音樂片”的電影,《Begin Again》在音樂製作方面大放異彩。尋常歌曲大多隻用來烘托氣氛,但在這部音樂片中,歌曲卻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只是專輯的製作,女主格雷塔和她的男友戴夫的情感糾葛,也通過音樂盡數展現。

《Lost Stars》便是影片中的經典歌曲之一,在劇中被唱了三次,每一次都流露出不同的情感。

第一次,是格雷塔唱給戴夫,傳遞出她安靜而真誠的愛意。

第二次,是戴夫唱給格雷塔聽。其時他們已經分手,但雙方心中仍然愛着彼此。所以再次會面時,戴夫將自己重新編曲後的歌曲放給她聽。但格雷塔卻大失所望:“我覺得你的歌被後期製作蓋住了。”這首歌她當做情歌來寫,精緻的承載了兩人之間甜蜜的回憶,現在聽起來卻像是爛大街的口水歌,帶着商業化的氣息。

第三次,是格雷塔受戴夫之邀,來聽《Lost Stars》改編曲的現場版。在歌曲的前半段,戴夫的風格是格雷塔所認可的,但在後半段時,燈光打過來,戴夫還是選擇了改編的版本,融入了舞臺。創作理念的根本分歧,是過往的愛所無法彌補的。他們最終還是流着淚分道揚鑣。我無意去論證哪種音樂風格更好,也並不認爲他們應該複合,我只從歌曲中聽出了放手的痛苦與無奈,感到深入骨髓的憂傷。

音樂,實在承載了太多感情。每一首有感情的歌曲,都是創作者以身殉道,獻祭出自己的經歷譜寫而成。就像舒伯特所說:“世人最愛的音樂,正是我以最大的痛苦寫成的。”

而常人亦是相同。平凡的我們即使無法接觸到音樂製作,但也會在日常生活中被那麼一兩句歌詞、幾段旋律戳中內心。有時能夠體察到創作者的波盪心境,有時卻想起的是我們自己。那些回不去的歲月,那段錯過的感情,那場破裂的夢境,都是我們藏在心中的傷疤。也許已經癒合了,但是被刺到時還是會痛。

但是,可能痛也比麻木好。在我看來,音樂所承載的功能之一正是“喚醒”。喜悅的、痛苦的、悲傷的、歡快的,這些情感被音符串聯成歌曲,讓我們在生活的痛打下還能偶爾的清醒,找回那個本真的自我。“音樂可以稱作是人類的萬能語言,人類的感情用這種語言能夠向任何心靈談話,被一切人理解。”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如是說道。

《Begin Again》確實帶了些理想主義的色彩,但這無損於這部電影的整體觀感。整部影片清新自然,沒有大片的燈紅酒綠,也沒有都市慣有的矯揉造作,無論是音樂還是鏡頭,都只讓人感到微風拂過般的清爽,可以靜下心來看着主角們如何神奇地製作出一張新奇的專輯,看着丹如何修復破碎的關係,看着格雷塔如何處理自己的愛情,同他們一起慢慢成長。就像《Lost Stars》中的歌詞:

“But are we all lost stars ,trying to light up the dark. ”

我們都是迷途的星星,想要點亮黑夜無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