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一个孩子,从暑假工开始!

暑假工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赚钱,然而多数家长却以历练为借口,这样的暑假工在我看来纯属耽误青春,浪费年华。

暑假工随感

近年来暑假工成了很多家长和学生尤其青睐的一个暑假消遣模式,用家长的话既能赚了钱,又能历练,让孩子知道工作的苦,何乐而不为?于是为了让孩子尽可能的苦,不少家长会让孩子去工地,去流水线,越苦越好是家长的初衷。

往往愿意去这种地方工作的孩子,大部分家庭平日里给的生活费比较少,想着苦点没啥,坚持两个月就能赚到钱,孩子们多数会喜滋滋地去受这个苦,用赚来的钱享受生活,采购喜欢的物件。

又是一个暑假期

今年的暑假有些晚也有些短,但依然有孩子被家长安排出来,认识一位在深圳某大型工厂的小领导,东莞买了一套不错的房子,夫妻收入还算可观,至少不缺孩子那点钱,前天把正在上大二的女儿安排在自己工厂流水线打螺丝了。

小姑娘拿着电动螺丝刀毫无表情的样子,丝毫看不出是喜是悲,但我多少为她感到惋惜,她的人生本可以走不同的路线,但却被母亲安排的少了许多选择。

表弟的暑假工

记得早在2017年,高考之后的表弟也是来深圳打暑假工,平时心心念念的想着,被老师安排过来后几经周转半个月才上班,最终工作一个月省吃俭用存够钱买了个手机,后来每年都喜欢出来打暑假工,如果不出意外他将来毕业后第一步就是找份工厂稳稳的开始打工生涯。

侄子的暑假工

侄子(堂哥儿子)学习成绩算不上多好,和表弟同年,2017年暑假我和堂姐问他要不要进厂打工,他一口回绝,和一票同学发发传单赚点零花钱,在老家周边游玩了一圈,后来因为成绩不太好上了漯河的一所医学院,至此人生有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变得积极了,上学期间主动献血,主动和社团同学去医院免费做义工,如今快毕业了满口谈的是理想,是研究项目。

为什么说打暑假工是毁了孩子?

其实认真观察,大家会发现那些从小就被父母安排培训班的孩子,放假后从来都是要出去旅游或者继续学习,或者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他们很少想过打工赚钱,最终的人生目标多是做事业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未来方向全在自己脚下。

因为他们多了很多见识,哪怕多走一步路见识的风景就截然不同,而工厂工地的暑假工只会让孩子以为将来的生活就是这样子,特别那些学习不太好的,18路大学后两年还会给孩子安排到工厂实习,如此一来潜移默化下未来的选择和理想被吞噬,这不是能力的问题,是见识问题,见得少,你想改变的想法就更少。

曾经见过一个公司整合6S,有一个现象大概很好的贴合见识的理解,生产车间的小主管往往费尽了心思整理一番,领导审核各种不满意,随手指出来各种改善措施,为什么领导会有这么多想法?他比小主管多一个脑袋吗?其实说到底还是见识问题,这些领导常常各个厂区溜达,去别的公司学习考察,提出来的建议多是从别的地方搬过来效仿而已。

贫富的区别

很多人说贫穷是因为机会因为背景,不否认这些,但是多数草根的暴富又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他多了很多见识,有一个敢闯敢拼的劲头,他知道生活有千万种,不会局限某一种活法,很多家长还停留在70年代的思维,能吃苦就一定不会差。

说实话吃苦真不是多难的事,你能说研究项目的学生在吃苦上比不了流水线的工人吗?见识多的人吃得苦不一样,所谓流水线上的吃苦真正是最低级的历练,无非让孩子懂得钱难赚,回去有想学习的念头而已,但他很难联想到要往哪个方面学,研究些什么?

小结

仅仅身体上的吃苦,除了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不易,难有更大的启发,而让孩子去探索更多的世界才是踏向未来的正确方式。

回看身边的人,那些流水线工人到最后富裕的,改变命运的寥寥无几,而业务员之类的开拓行业,能坚持下去的往往是穷得并不多。

让孩子打暑假工很有可能毁了孩子对未来更多的奇思妙想,能吃苦是好事,但仅仅会吃苦顶多是穷不了,但也缺乏改变、创造的富人心。

暑假工可以打,但不能固定在某个地方做着固定的事,以吃苦为主,吃苦算不得什么历练,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的是见识,用想法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以上晨露关于暑假工的随感,如有错误欢迎斧正,改变才能让人生更出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