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突如其來的疫情,擾亂了原有的生活、工作秩序,很長一段時間大家只能居家活動,影響了收入來源。而此時“另類”生財之道成了不少人琢磨的對象,許多App打着“刷視頻、看廣告、做任務賺佣金,邊玩手機邊賺錢,月入過萬不是夢”的口號吸引了不少用戶註冊使用,究竟“躺賺”App都有什麼特點,是否有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到底靠不靠譜?

“躺賺表面形式多樣,本質其實一樣”

常見的“網賺”類App等應用程序有以下特點:

(1)下軟件,看視頻。根據提示,下載特定的軟件,觀看完整視頻,並達到規定數量後,可兌換成相應的虛擬幣或積分,憑此提現或積分換手機、換遊戲皮膚等。

(2)點贊、關注短視頻。通過自費升級爲會員或購買套餐,獲得點贊或關注資格後,賺取佣金。

(3)試玩軟件中的實名認證。根據任務要求或提供的二維碼下載不同的軟件試玩之前,需要完成實名認證或綁卡任務後,把相應截圖發給客服,領取佣金。

(4)轉發朋友圈,分享廣告內容。顧名思義,需要將相應廣告內容分享至微信朋友圈後,賺取佣金。

(5)“畫大餅”式宣傳誘導用戶下載。通過App彈窗廣告等製作誘人宣傳語,迎合大衆“低投資,高收入,輕輕鬆鬆把錢賺”的心理,誘導用戶下載,其中大部分App無法在常用應用商店下載到,只能在微信/QQ羣、第三方廣告鏈接或分享二維碼的方式下載。

(6)以蠅頭小利激勵用戶發展“下線”。通過分享軟件鏈接或二維碼給朋友下載,註冊後分享者即能獲得相應的獎勵,以此類推發展越來越多的下線,根據積累用戶數量,從中獲利。

總之,此類App利用人們“賺錢”心態,通過吸引用戶註冊使用,創造流量入口,進行變現,甚至套取個人信息等牟利。

“躺賺”類App被集中舉報

截至目前,App專項治理工作組 “App個人信息舉報” 舉報平臺收到的有效舉報信息中,近期內涉及“網賺”類App的舉報信息就高達200餘條,大部分都涉及利用套路騙取個人信息等問題。

那麼這些“網賺”類App的真面目的是什麼?又是怎樣一步一步設置套路的?

“錢沒賺到,個人信息就被全被套走”

1、以做任務之名要求實名認證

測試發現,通常最開始的幾個賺錢任務都較爲簡單,且不需要提供任何信息,幾個試水任務完成後,套路就來了!最典型的就是要求必須實名認證,否則無法繼續任務,很多用戶爲了儘快拿到報酬,便提供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等,甚至做人臉動態認證,根本沒考慮是不是任務所必需的。不光如此,部分“躺賺”類App並沒有隱私政策,如此敏感的個人信息被拿走後幹了什麼無從得知。

2、設置種種不合理條件阻礙提現

提現這一步對用戶可以說非常關鍵,用戶積累了很多虛擬幣後,眼看着就達到提現門檻了,一些“奇葩”的條件和理由就會出現,有的是提示用戶有違規操作,有的提示用戶無法成功“註銷”做任務時下載的App,有的是在用戶綁了銀行卡信息、支付寶等賬號等之後,提示已到上限。總之,要提現,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3、註冊容易註銷難

一系列操作下來,很多人看懂了其中的套路,就是既不想給錢,又想要個人信息。當網友擔心身份證、銀行卡、支付寶賬號、甚至人臉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怎麼辦?想要註銷賬號時,卻發現可沒有那麼簡單!有的App直接沒有註銷渠道,客服也只是擺設。有的App則是爲註銷賬號設置了種種不合理條件,如必須將餘額清零後纔可以註銷,也就只能提現,而面對提現的種種規矩才恍然大悟,這根本就是個無解的死循環。

●2020年“3.15晚會”上,就對“邊玩手機邊賺錢”的App和網頁工具等進行了曝光,發出了預警,廣大網友一定要擦亮眼睛,保持清醒,個人信息一旦流入不法分子手中,則很難徹底追回,可能長期影響生活。

大家都明白“天上掉餡餅”不可信,可偏偏這樣的App,還是被大量下載、使用,雖然有關部門也在加大對涉及違法違規相關問題的整治力度,還是有必要從以下方面給大家建議:

1、不輕信所謂“躺着就能賺錢,玩手機就能賺錢”之類的宣傳語,下載App要在正規應用商店下載,下載前查看評論。

2、涉及到提供身份證、人臉信息等敏感信息的實名認證環節時,要在隱私政策中查看或詢問客服其收集信息的必要性,如果沒有隱私政策,或是從客服渠道無法得到合理的解釋,建議不進行認證。

3、在發現App的套路後,要及時止損,即刻註銷賬號,如無法註銷,可向 “App個人信息舉報” 平臺舉報。

聲明:本文來自App個人信息舉報,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安全內參立場,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如有侵權,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