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果壳

山东即墨作为我国主要海参养殖区域,存在养海参时整箱放敌敌畏、滥用土霉素等抗生素、为缩短养殖时间“北参南养”的现象,在海参养成后,还有使用麦芽糊精人工增重的行为。

3·15曝光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海参行业的内幕:在制作海参的过程中违规使用麦芽糊精;养殖过程中使用敌敌畏和土霉素;用便宜的南方海参冒充北方海参。

这些违规手段,都会有什么危害?

添加麦芽糊精是欺骗,也是伤害

我们常吃的海参,离开海水后,在几个小时内会缓慢地变成一滩液体,也就是“自溶”。为了保存参体,常需要晒干制成干货。到了今天,干海参的国家标准中也规定,干海参加工中只能用到盐。

但是很多商贩,为了给干海参增重,会在加工过程中加糖。这种“糖干”海参被禁止、严查之后,不法商贩用了另外一个招数:麦芽糊精。

3·15晚会中揭露,在制作干制海参时,不法商贩会将海参浸泡在麦芽糊精中,以增加成品单个海参的重量。麦芽糊精是通过淀粉裂解得到的糖类,甜味很淡,价格比较低廉。以麦芽糊精增加海参重量,是以次充好、缺斤短两的消费欺诈。

同时,用麦芽糊精浸泡的海参还有健康隐患。麦芽糊精甜度低,但因为它是由淀粉水解得到的,所以比淀粉更容易被人体水解消化吸收,也会比淀粉更快地升高血糖。很多添加麦芽糊精的食品,都没有标明其食用后对血糖含量的影响;这对平时血糖不平稳的人来说,是一种伤害。

类似的危害,早在2012年就有新闻报道:老人因误食糖干海参(加工过程中用糖增重的海参),半个月就吃出了高血糖。

“喝敌敌畏长大”的海参

除了添加麦芽糊精以次充好外,晚会描述了海参养殖企业非法使用农药(敌敌畏)、抗生素的现象。

央视记者在山东即墨的一家海参养殖场发现,每一亩池大约投入了两公斤敌敌畏。养殖户还说,使用多少敌敌畏全凭经验,而由于敌敌畏毒性很大,加入后池塘里的鱼虾蟹几乎绝迹。而我国《兽药管理条例》规定敌敌畏的适用范围,并不包括海参养殖。

滥用抗生素

即墨还有一种大棚养殖海参苗的模式。一家水产药品服务中心的老板透露:由于大棚养殖海参在换水时容易发生疾病,养殖户会使用抗生素来预防疾病,最常见于海参养殖的便是土霉素“原粉”了。

土霉素是一种四环素类的广谱抗生素,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同时对支原体、衣原体、原虫等也能起作用。但由于副作用相对较大,这类药物的应用如今已经减少。土霉素不仅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对光过敏,还会对牙齿、骨骼等含钙较高的器官造成损害。一般来说,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不适宜使用土霉素。

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动物养殖业也会使用抗生素;土霉素本身可用于鱼类养殖、控制害虫等方面。但在此次披露的海参养殖中,养殖户用的是土霉素原粉,按照商家的说法,其含量高达98%。然而,我国《兽药管理条例》规定,不得将原料药拆零销售(给养殖户)。

浓度过高的抗生素,不仅可能残留在食物中、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而且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当过多的土霉素被加入水中,细菌将会迅速演化出抗药性,让未来的抗菌变得更难。

而抗生素在海参养殖当中的不合理使用,并不局限在即墨一地。2016年,辽宁省曾经在水产品抽检当中,发现海参、鲍鱼的硝基呋喃代谢物不合格率是7.44%。硝基呋喃类药物是广谱抗生素,长期食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农业农村部规定动物食品中不得检出,但依然有厂商为了经济利益而违法添加。

海参还能吃吗?

话说回来,海参成为作假集中之地,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价格高昂,有利可图。

海参的营养价值并不高,主要都是胶原蛋白,和猪皮差不多。胶原蛋白不是很好的蛋白质,不能通过口服方式被人体高效利用。

但因为海参口感脆弹,更因为受传统文化的追捧,所以海参价格昂贵,成为盘中珍馐,“因福得祸”成为不法商贩眼中的肥肉。

除了营养价值、食品安全的问题之外,食用海参还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在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出品的微信公众号“海鲜明鉴”中,作者berlika提到,仿刺参早在2013年就被IUCN评定为濒危(Endangered)-EN,所以不可食用野生海参;3·15晚会中出现的海参围堰养殖则对生态环境十分不友好:

野生仿刺参的自然资源面临枯竭,但养殖产量逐年增高,弥补了市场需求。海参围堰养殖的方式对生态环境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底播养殖海参则相对环境友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