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果殼

山東即墨作爲我國主要海蔘養殖區域,存在養海蔘時整箱放敵敵畏、濫用土黴素等抗生素、爲縮短養殖時間“北參南養”的現象,在海蔘養成後,還有使用麥芽糊精人工增重的行爲。

3·15曝光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海蔘行業的內幕:在製作海蔘的過程中違規使用麥芽糊精;養殖過程中使用敵敵畏和土黴素;用便宜的南方海蔘冒充北方海蔘。

這些違規手段,都會有什麼危害?

添加麥芽糊精是欺騙,也是傷害

我們常喫的海蔘,離開海水後,在幾個小時內會緩慢地變成一灘液體,也就是“自溶”。爲了保存參體,常需要曬乾製成乾貨。到了今天,幹海蔘的國家標準中也規定,幹海蔘加工中只能用到鹽。

但是很多商販,爲了給幹海蔘增重,會在加工過程中加糖。這種“糖幹”海蔘被禁止、嚴查之後,不法商販用了另外一個招數:麥芽糊精。

3·15晚會中揭露,在製作乾製海蔘時,不法商販會將海蔘浸泡在麥芽糊精中,以增加成品單個海蔘的重量。麥芽糊精是通過澱粉裂解得到的糖類,甜味很淡,價格比較低廉。以麥芽糊精增加海蔘重量,是以次充好、缺斤短兩的消費欺詐。

同時,用麥芽糊精浸泡的海蔘還有健康隱患。麥芽糊精甜度低,但因爲它是由澱粉水解得到的,所以比澱粉更容易被人體水解消化吸收,也會比澱粉更快地升高血糖。很多添加麥芽糊精的食品,都沒有標明其食用後對血糖含量的影響;這對平時血糖不平穩的人來說,是一種傷害。

類似的危害,早在2012年就有新聞報道:老人因誤食糖幹海蔘(加工過程中用糖增重的海蔘),半個月就喫出了高血糖。

“喝敵敵畏長大”的海蔘

除了添加麥芽糊精以次充好外,晚會描述了海蔘養殖企業非法使用農藥(敵敵畏)、抗生素的現象。

央視記者在山東即墨的一家海蔘養殖場發現,每一畝池大約投入了兩公斤敵敵畏。養殖戶還說,使用多少敵敵畏全憑經驗,而由於敵敵畏毒性很大,加入後池塘裏的魚蝦蟹幾乎絕跡。而我國《獸藥管理條例》規定敵敵畏的適用範圍,並不包括海蔘養殖。

濫用抗生素

即墨還有一種大棚養殖海蔘苗的模式。一家水產藥品服務中心的老闆透露:由於大棚養殖海蔘在換水時容易發生疾病,養殖戶會使用抗生素來預防疾病,最常見於海蔘養殖的便是土黴素“原粉”了。

土黴素是一種四環素類的廣譜抗生素,能夠抑制多種細菌的生長和繁殖,同時對支原體、衣原體、原蟲等也能起作用。但由於副作用相對較大,這類藥物的應用如今已經減少。土黴素不僅會引起胃腸道不適、對光過敏,還會對牙齒、骨骼等含鈣較高的器官造成損害。一般來說,孕婦、哺乳期婦女和兒童不適宜使用土黴素。

在符合規範的前提下,動物養殖業也會使用抗生素;土黴素本身可用於魚類養殖、控制害蟲等方面。但在此次披露的海蔘養殖中,養殖戶用的是土黴素原粉,按照商家的說法,其含量高達98%。然而,我國《獸藥管理條例》規定,不得將原料藥拆零銷售(給養殖戶)。

濃度過高的抗生素,不僅可能殘留在食物中、直接影響人體健康,而且會對環境造成危害。當過多的土黴素被加入水中,細菌將會迅速演化出抗藥性,讓未來的抗菌變得更難。

而抗生素在海蔘養殖當中的不合理使用,並不侷限在即墨一地。2016年,遼寧省曾經在水產品抽檢當中,發現海蔘、鮑魚的硝基呋喃代謝物不合格率是7.44%。硝基呋喃類藥物是廣譜抗生素,長期食用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威脅。農業農村部規定動物食品中不得檢出,但依然有廠商爲了經濟利益而違法添加。

海蔘還能喫嗎?

話說回來,海蔘成爲作假集中之地,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價格高昂,有利可圖。

海蔘的營養價值並不高,主要都是膠原蛋白,和豬皮差不多。膠原蛋白不是很好的蛋白質,不能通過口服方式被人體高效利用。

但因爲海蔘口感脆彈,更因爲受傳統文化的追捧,所以海蔘價格昂貴,成爲盤中珍饈,“因福得禍”成爲不法商販眼中的肥肉。

除了營養價值、食品安全的問題之外,食用海蔘還對環境有一定影響。在青島市海洋生態研究會出品的微信公衆號“海鮮明鑑”中,作者berlika提到,仿刺蔘早在2013年就被IUCN評定爲瀕危(Endangered)-EN,所以不可食用野生海蔘;3·15晚會中出現的海蔘圍堰養殖則對生態環境十分不友好:

野生仿刺蔘的自然資源面臨枯竭,但養殖產量逐年增高,彌補了市場需求。海蔘圍堰養殖的方式對生態環境有明顯的負面影響,底播養殖海蔘則相對環境友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