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徹底變天:一個讓黃金取代美元的全新貨幣體系即將建立?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美聯儲瘋狂印鈔,法定貨幣不斷貶值,一個以美元爲核心的全球貨幣體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嚴重衝擊。多年來,一直有不少國家嘗試推翻美元的核心地位,但所作的努力到頭來都只是隔靴搔癢。

這一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和一系列金融市場亂象,彷彿幫了這些國家一個大忙。芬蘭分析機構Voima Gold貴金屬分析師Jan Nieuwenhuijs認爲,美元的地位,從未像現在如此尷尬。

“在我看來,現行的法定國際貨幣體系正在終結,非常規貨幣政策已經將這個體系逼近死衚衕,局勢無法逆轉。而且有研究表明,歐洲央行可能一直在爲建立一個新的金本位制做準備。

根據Jan Nieuwenhuijs的說法,1971年佈雷頓森林體系終結時,歐洲就在爲他日推翻美元的核心地位做着準備。目前,歐洲各國央行似乎都在暗示,一個以黃金爲核心的新體系,即將形成。

歐洲真的想建立新金本位制?對於這個話題,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如有需要,各位讀者可根據個人喜好尋找相應的信息。

第一部分:佈雷頓森林體系的興衰和美元體系的固有弊端

第二部分:歐洲各國過去數十年所作的準備工作

第三部分:當前危機可能讓美元加速衰落

第四部分:最後結論

01黃金與美元的歷史興衰

在開頭,我們不得不先回顧一下從前的金本位制,以及如今以美元爲核心的貨幣體系的興衰,並從中尋找兩種體系各自的缺陷。

衆所周知,佈雷頓森林體系是二戰後建立的全新國際貨幣體系。在這個體系,美元是國際貨幣的核心,實施固定匯率制度,讓美元和黃金掛鉤。在該體系下,成員國需遵守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即以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作爲基準。

然而好景不長,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的固定匯率,很快遭到質疑。原因在於美國政府爲了融資大量發債,美聯儲瘋狂印鈔,美元在離岸市場出現流動性氾濫,實際價值不斷下降(記住,要考)。有鑑於此,各國央行開始用不斷貶值的美元和美國兌換黃金,導致美國龐大的黃金儲備開始外流,其中主要流向了西歐。

爲了穩定國際貨幣體系,由G8央行組成的聯盟1961年在倫敦建立黃金儲備倉庫,通過限制黃金在市面上的流通量來穩定35美元的金價——也就是鼎鼎大名的“倫敦黃金池”計劃。然而,法國很快就對這種做法感到不滿,率先退出聯盟,並繼續從美國處購買黃金。

1965年,歐洲各國央行紛紛開始考慮退出聯盟,釘住美元匯率需要耗費越來越高的成本,這讓脆弱的G8聯盟瀕臨崩潰。1967年,英鎊匯率崩盤成爲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各國央行紛紛退出聯盟,美聯儲只能憑一己之力繼續支撐搖搖欲墜的佈雷頓森林體系。

1968年3月,發生了一件相當魔幻的事情。

爲了繼續釘住美元匯率,美國在一個星期內往倫敦金庫運送了近千噸黃金。據外媒爆料,有英國央行官員在事後開玩笑:稱重室的地板都要被美國人的黃金壓壞了……

隨後,尼克松贏得大選就任美國總統,美國開始推行一系列經濟、政治改革,佈雷頓森林體系在1971年正式終結。

看到這是否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佈雷頓森林體系和金本位制崩潰的根源,在於該體系本身存在結構性缺陷。但促成體系崩潰的導火索,卻是美國大量增發貨幣干擾了市場運行機制。

世事永遠是有得必有失。上世紀80年代,通過出售大約500噸黃金,美國成功提升了美元的實際地位。藉着IMF推出特別提款權(SDR)這個機會,美元攻佔離岸市場,和美債一起成爲主要國際儲備資產。但自此之後,美國就一直處於貿易和財政雙赤字狀態。

今年3月23日 ,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這一天,美元貿易加權指數升至歷史高點附近,金銀銅價急劇上漲,標普500指數揭開反彈序幕。大宗商品價格和美股相關性被打破,意味着美元購買力的加速下降,以及過去數十年以美元爲核心的全球貨幣體系運行機制被打破。而早已對美元體系相當不滿的挑戰者,正來勢洶洶,試圖重塑市場規則。

02推翻美元體系,歐洲其實早有準備

美元勢衰,給了挑戰者機會。但俗話說得好,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比如在很早、很早之前就已經做好各種部署的歐洲諸國。

最早的行動能追溯到什麼時候?歐元面世那一刻。共同浮動匯率機制和貨幣聯盟的誕生,加強了歐洲與美國相抗衡的實力。借用時任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的話,像歐盟和歐元區這種性質的聯盟,在爭取世界經濟話語權方面擁有更大的優勢。

但鑑於美元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已經存在數十年,歐元想改變這個局面並不容易。於是乎,歐洲央行需要尋找一個助手——黃金。一個不可忽視的數據是,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歐洲持有的黃金就要多於美國。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說過:

“如果歐元區通過向其他國家開放黃金自由兌換,提高歐元在國際流通和國際支付中的份額,實際上就相當於建立一個全新的金本位制。”

美國的經濟學家們也在很早之前就提出過這種擔憂:

“誰擁有足夠的黃金,就可以通過將黃金和貨幣的匯率掛鉤改變市場的定價體系,就會擁有比美國更大的話語權。”

事實是,歐洲各國央行已經通過多種方式,爲黃金重塑昔日輝煌鋪橋搭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舉措是,通過出售多餘的黃金,平衡全球黃金儲備份額。

2008年經濟危機時期,頻繁出現在各大媒體的時任荷蘭財政部長Jan Kees de Jager,不經意間透露了一些祕密。在被問及荷蘭央行爲何自1993年開始出售了近1100噸黃金時,他表示:此舉是爲了讓荷蘭的相對黃金持有量和其他重要黃金儲備大國達到均衡狀態,儲存成本對出售黃金的決定沒有任何影響。

Jan Kees de Jager言下之意是,荷蘭賣出去的黃金,流入到那些需要黃金或黃金儲備量偏低的國家,這相當於提高了黃金在整個國際儲備中的地位。數據顯示,歐洲發達國家出售的黃金大多流入亞洲和南美新興經濟體,印度就是其中一個大買家。

歐盟其他央行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採用同樣的戰略。其中最著名的,當屬1999年那震驚世界的5年期黃金銷售協同計劃——CBGA。該計劃由14個歐洲國家的央行聯合發佈,在正式壽終正寢之前曾三次延長,2009年之前共售出超4000噸黃金。

數據顯示,和上世紀70年代相比,世界各國官方黃金儲備上的巨大差距已經被縮小。1971年,除去西歐各國後,歐亞大陸國家的官方黃金儲備爲2000噸,而目前爲9300噸。僅2018年1年,匈牙利央行就購買了31.5噸黃金,讓其官方黃金儲備增加了數倍。波蘭央行則在去年購買了多達125.7噸黃金。

截至去年年底,歐洲各國央行黃金儲備佔外匯總儲備的百分比爲20.5%,比全球央行平均水平10.5%高出10個百分點。

毫無疑問,通過這一系列操作,全球央行整體黃金儲備水平有所提高,這爲黃金重回貨幣體系的核心位置提供了基礎。而除此之外,歐盟爲了確定黃金與歐元掛鉤的新體系,還作出其他多重準備。

首先,歐盟在爲自己的失誤補漏。歐盟的領導人可能怎麼也不會想到,英國竟鬧出公投脫歐這一出鬧劇。這樣一來,歐盟就失去了倫敦這個全世界最重要的超級金庫。但事實上,歐洲多國央行已經逐步將黃金運回國內削弱倫敦金庫的地位關於這個現象的深入解讀及其影響,下文會進行詳細講述。

此外,逐漸放寬對私人購買黃金的限制,讓歐洲的私人黃金儲備逐年攀升。與官方儲備相比,私人黃金儲備更難管理,部分西方國家曾嚴格控制私人的黃金持有量。但從最新的數據看,意大利、法國和德國等歐盟核心國家的私人黃金儲量如今正直線上升,和官方儲備規模之間的差距越縮越小。

總而言之,這一切不會全是巧合,爲了推翻美元爲主導的貨幣體系,歐盟可能已經進行了長期的佈局,而且有望迎來收穫的季節。

03美元衰落,爲新金本位制提供的上位良機

黃金已準備就緒,接下來就要看美元何時跌下神壇了。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和美國政府、美聯儲的種種反常操作,似乎帶來了絕佳機會。

一些華爾街人士警告,由於特朗普政府應對危機的方式過於簡單粗暴且得罪了不少盟友,美元可能會被一些國家拋棄。野村證券在週一寫給客戶的報告中表示,該行預計美元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將會下降,並長期走軟。

正如前文所言,不斷增長的債務是懸在美元頭上的一把利刃。爲了給大規模刺激政策融資,美國財政部大舉發債,6月份預算赤字飆升至8640億美元。此外,美國經常帳赤字也十分嚇人,美國在國外的商品、服務和投資上的支出已經超過了它的收入。

雖然截至目前,美元仍是無可爭議的全球儲備貨幣(佔全球外匯儲備的62%),但野村證券表示,隨着時間流逝,債務高企 、經濟疲軟以及歐元升值都可能削弱美元。該行預計,未來5年美元可能要貶值20%。

而在國際支付和國際貿易裏,美元的市場份額已經在逐漸流失。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在特朗普上任後曾發佈過一份報告,調查顯示,如果盟國不再將美國視爲安全的保障的話,它們對美元的需求就會下降,轉而持有更多的歐元、日元。

荷蘭合作銀行外匯策略主管福利(Jane Foley)則表示,俄羅斯在和買家交易原油時已經儘量避免使用美元,而歐盟官員也在遊說中東的產油國使用歐元進行國際結算。原油會否成爲美元失去的第一個市場?或許我們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04最終結論:一個以黃金爲核心的全球體系已在路上?

萬事俱備,東風已至,歐洲各國謀劃數十年的重大變革是否馬上就要正式實施了?

有分析指出,從歐洲各國央行釋放的信號來看,這場針對黃金的市場變革可能已經正式開始了。最大的證據,就是上面提到的一個現象:各國紛紛將黃金運返國內。

數據顯示,德國、荷蘭、匈牙利、波蘭和奧地利央行近年來都從紐約聯儲和英國央行運回大批黃金。這似乎在傳遞一種信號:相比法定貨幣,這些國家更相信黃金的作用,並且願意將黃金當作外匯儲備的核心資產。此消彼長之下,美國和英國過去幾十年建立的全球黃金託管者地位,正在削弱。

去年,波蘭央行曾回應過往國內運回黃金這個問題:

各國央行都在努力使其黃金儲備地變得多樣化,以減輕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我們必須考慮一種情形:無法提取存放在國外的黃金。就目前來講,在國內儲存黃金比在國外更加安全。

德國央行則表示,運回黃金主要出於三個目的:提高成本效益、保證安全和流動性、方便將黃金用於其他領域(比如掉期交易和國際結算)。最後一點,彷彿道出了歐洲各國央行隱藏多年的心聲。

黃金就位之後,歐洲國家還做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將黃金儲備的信息披露和管理規則和倫敦現貨黃金市場的交易規則掛鉤。這樣一來,各國央行的黃金儲備就被賦予了市場價值和流動性,可以隨時用於國際結算。

其中,當年帶頭拋棄佈雷頓森林體系的法國央行,如今似乎成爲了建立新金本位制的牽頭人。自2009年以來,法國央行就一直在推行一項改革計劃,提升其官方黃金儲備的交割標準,確保其所有庫存金條都符合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的交割標準,以便讓這些黃金在國際市場上實現自由交易。

總而言之,歐洲已經或正在完成平衡全球各國官方黃金儲備規模、戰略性配置黃金、將黃金升級到行業標準等一系列工作,爲建立以歐元和黃金爲基礎的貨幣體系並推翻美元統治創造了絕佳條件。

變局,可能已在不經意間到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