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季的設計中,服裝彷彿成了一個情緒化載體,體現出設計師對當下現狀,乃至時尚本身的反思。

Pic by Prada

本季2021春夏男裝週中,以視頻爲主要發佈模式的線上發佈成爲主流,除此之外,也不乏大膽的品牌,在控制人流量和保證安全距離的情況下在線下舉辦了時裝秀,如Etro、Jacquemus。

在沒有完全復工的特殊情況下,2021春夏男裝周的發佈過程就像是設計師帶領品牌探索出的一條全新時尚之路。

Pic by Dior

“時尚究竟是什麼?對這個社會又能做些什麼?”通過對2021春夏男裝周流行趨勢的探索,或許能找到這個答案。

受疫情影響,被隔離在家的設計師們發散思想,拓展時裝秀的多元化發佈形式,如Louis Vuitton男裝藝術總監Virgil Abloh爲品牌的2021春夏男裝系列引入“漂流瓶”新概念,開展航海旅行時裝秀,儘管發佈秀還沒有開始,一系列預熱短片已經爲本場發佈秀賺足了噱頭;Loewe的創意總監Jonathan Anderson則聯合創意機構M/M Paris共同打造了一場“箱中時裝秀”,透過2D的模型,窺見3D的服裝展示;Etro、Jacquemus的線下時裝秀讓被隔離在家的人們一陣歡呼;以及以Prada、Dior等品牌爲代表的創意視頻展示,揭祕一場時裝秀背後更豐富的場景及創意元素,Gucci亦打造一場總長12小時的超長直播發布。

在以數字化爲媒介的新一季系列發佈中,科技手段被品牌應用在服裝設計及展示中,如Undercover的設計師Jun Takahashi以渲染3D模特展示了品牌2021春夏男裝系列,提供了旋轉、平移和滾動等多個操作選項,便於觀者全方位地欣賞這一季的設計。

同理還有SUNNEI,設計師Simone Rizzo和Loris Messina通過科技渲染的模特展示品牌的2021春夏系列,本季服裝的底色爲白色,消費者可以在這些款式的基礎選擇任意的色彩和圖案。

服裝與藝術是相通的嗎?對於很多設計師來說,是的。在本季2021春夏男裝週上,無論是發佈形式上還是服裝設計中,都可以看到藝術家的參與,如Prada 2021春夏男裝系列線上發佈秀中,Willy Vanderperre、Juergen Teller、Joanna Piotrowska、Martine Syms和Terence Nance五位藝術家通過五部短片演繹多重視角下的“未演之秀”。

Martine Syms視角下的Prada

Terence Nance視角下的Prada

而在本季服裝的設計上,MSGM與美國藝術家Seth Armstrong合作,將其城市風格畫作融入到本季男裝襯衫或運動服中;Lanvin的設計師Bruno Sialelli則與裝飾主義藝術(Art Deco)插畫家Erté合作,將其作品應用到男士襯衫、披肩、絲巾等相應款式的設計中;Dior男裝創意總監Kim Jones也聯合加納的藝術家Amoako Boafo,將其肖像作品融入到本季男裝中。這些藝術家作品通常以最直觀的寫實風格呈現。

受疫情影響,不少品牌2021早春度假系列延遲發佈,有的品牌則藉由本季2021春夏男裝周的機會,將男女裝合併發佈,省去了一定的精力,如Loewe、Prada、Etro等。

Loewe 2021早春女裝系列

而Jacquemus則將2021春夏男裝系列與2021春夏女裝系列合併發佈,將2021春夏女裝秀比傳統發佈日程提前了近兩個月。

受疫情影響,不少人開啓了居家辦公的模式,設計師們亦在隔離期間打造了2021春夏男裝系列的設計。爲了滿足人們對舒適度的需求,不少品牌的設計中都增添了寬鬆休閒化的款式,即便是傳統的西裝和襯衫,也開始逐漸寬鬆,而休閒的毛衣、短褲等單品在本季設計中的出鏡率更高。除此之外,設計師還在設計中“做減法”,迴歸服裝本質。

當不能出門旅行、度假,人們在着裝的選擇上亦開始傾向於讓身體和精神放鬆的單品。

時尚產業的局勢並不穩定,受疫情影響,J. Crew集團、奢侈品百貨Neiman Marcus集團都提交了破產申請,從近日公佈的品牌財報中可以看出,卡地亞母公司歷峯集團、強生集團營收也在不同程度大跌,時尚品牌裁員的消息更是數不勝數。對很多時尚從業者乃至其他行業人士來說,如果用顏色來形容上半年,一定是黑白灰這類的無彩色。

人們需要振奮起來,儘管大多數男裝仍主打無彩色的設計,設計師在2021春夏男裝系列中還是應用到了不少鮮明的色彩,如草木綠、晚霞粉、紫羅蘭色、藍、橙黃等,用色彩喚醒生機與活力。

在2021春夏男裝週期間,幾乎大多數設計師都做出了一定的反思。舉辦了線下實體發佈秀的Etro兩位設計師Veronica和Kean Etro表示:“想要給我們的城市帶來生機和活力。”通過實體發佈秀,將人們從獨自隔離中解脫出來;打造了一系列簡約實用設計的Miuccia Prada表示:“賦予服裝價值,創造美麗、智能的服裝。”

在物質氾濫,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回到最初的話題,“時尚究竟是什麼?對這個社會又能做些什麼?”或許是爲了創造美,通過一些美好的事物,傳遞給人們一份驚喜與希望。

注:圖片來源於品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