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在《奇葩說》裏,看過這樣的一個片段,經濟學家薛兆豐講述婚姻的本質,深以爲然:

“結婚,就是雙方拿出自己的資源,一起辦家庭企業,籤的是終身批發的期貨合同。

也許每個人的資源不一樣,作用不一樣,功效不一樣,但一定是互相出力,實現雙贏。”

不可否認,任何一段婚姻都應該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之上,彼此之間共同用心經營,才能幸福美滿。

而一段婚姻幸福的標誌,那麼一定是擁有了這3樣東西,生活纔會蒸蒸日上。

02 對愛人,遇事不責備

前段時間,看到這樣的一則新聞,頗有感觸。

林先生的妻子小曼,在熬湯的時候,忘記了關火,導致發生了火災,好在發現得及時,人員並未傷亡。

望着滿目瘡痍的廚房,小曼害怕得哭了起來,一時之間,不知道如何是好,默默躲在牆角哭泣着。

林先生得到消息後,第一時間趕回家中,看到躲在牆角哭泣的小曼,並沒有出聲責罵她。

而是把她緊緊摟入懷裏,安慰她道:“我早就想重新裝修一下了,剛好,趁着這個機會,好好重新廚房。”

林先生的一番暖心的話,讓妻子小曼充滿了感激,止住了哭聲,也讓夫妻之間的感情更爲深厚。

其實很多時候,夫妻之間感情破碎,讓問題愈演愈烈的並不是問題本身,而是彼此對待問題的態度。

既然木已成舟,無力去改變,一味地責備對方,只會讓對方感到心寒,把對方越推越遠,從而關係惡化。

若是夫妻之間懂得遇事不責備,給予對方暖心的問候,那麼,往往會讓對方感到你的愛,從而更加愛你。

這樣的家庭,自然會越發的和諧,美滿,日子也就會蒸蒸日上。

03 對父母,和顏悅色

特別喜歡《目送》中說過的這樣一句話,頗有感觸: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作家史鐵生因爲雙腿癱瘓,餘生只能坐在輪椅上度過,這讓他無法接受這一事實,從而變得暴躁易怒。

經常因爲一些小事就對方母親大發雷霆,摔東西,把家裏能砸的都砸了,藉此來宣泄自身的負面情緒。

而她母親在他發脾氣的時候,只是默默地躲在一邊,等他發泄完了,然後把地上的碎片收拾乾淨,當沒事發生過一樣。

爲了治好史鐵生的腿,他母親走遍北京的大小衚衕,尋遍各處名醫,只要有一線希望,她都不曾放棄,至死方休。

等到母親去世之後,史鐵生才幡然醒悟,明白了母親的好,後悔沒能好好對待母親。

所以,他在《我與地壇》中誠懇而悔恨地寫道:

“我真想告誡所有長大了的男孩子,千萬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羞澀就更不必,我已經懂了可我已經來不及了。

要知道,世間上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

正如畢淑敏曾說過的那樣:“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兒女如鳥,父母如巢。巢碎之際,鳥歸已晚。

真正的孝順不是功成名就之後,給予父母財富和榮譽,而是在生活的點滴當中對父母和顏悅色。

父母健在的時候,把自己的好脾氣留給父母,讓父母爲你的懂事而欣慰,這樣的家庭纔會充滿歡聲笑語。

04 對孩子,嚴慈並濟

現實生活當中,“熊孩子”越來越多,比如,有熊孩子故意推倒孕婦,險致其流產。

他給出的理由竟然是,想看看孕婦摔倒之後,是否真的會流產,這一番話語,不禁讓人不寒而慄。

其實,之所以會有“熊孩子”的出現,多半是因爲“熊家長”充當保護傘,滋長了他們的囂張氣焰。

從而讓“熊孩子”們越發無所畏懼,最終,釀成大錯,爲自己犯下的惡行買單。

正如盧梭所說的那樣:

“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爲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溺愛孩子不是真的愛他,而是在毀掉他的人生。

教育專家馬卡連柯也佐證過這個觀點,他認爲:

“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作爲一個合格的家長,那麼,對待孩子一定是嚴慈並濟,懂得獎懲分明,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當中才能健康成長,在長大成人之後,也會成爲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05

德國詩人海涅說過這樣的一段話,讓我記憶猶新:

“我寧願用一小杯真善美來組織一個美滿的家庭,也不願用幾大船傢俱組織一個索然無味的家庭。”

一個好的家庭一定是具備着以下三點,這樣的家庭生活纔會蒸蒸日上。

於夫妻之間,對愛人,懂得遇事不責備,多一分寬容,多一分理解,感情自然會越發深厚。

於長輩之間,對父母,在生活當中展現和顏悅色的一面,點滴之處見體現孝心,這纔是真孝順。

於子女之間,對孩子,要懂得嚴慈並濟,做到不溺愛,不冷落孩子,讓孩子心智健康地快樂成長。

--END--

今日話題:“你覺得一個幸福的家庭還需要有哪些東西呢?”歡迎留言討論,小編會一一回復。

版權聲明:(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