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快速指南》中提到,冠狀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大部分消毒劑可有效滅活病毒。平時居家很少用到的紫外線消毒燈,疫情期得到了人們的“青睞”。

文/蘇 琳

紫外線消毒燈通常使用在易於細菌滋生的場所,也可用於對環境質量要求較高的空間內,例如病房、手術室等醫療場所,現已廣泛應用於一些電器產品內,如空氣淨化器、新風機等室內淨化裝置和衣物護理消毒裝置。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線使用不當對人體有害,所以一定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科學、有效地使用紫外線消毒燈。

紫外線如何殺死新型冠狀病毒

紫外線消毒燈亦稱紫外線殺菌燈、紫外線熒光燈,是一種利用紫外線的殺菌作用進行滅菌消毒的燈具。紫外線消毒燈向外輻射波長爲253.7nm的紫外線,該波段紫外線的殺菌能力最強,可用於對水、空氣、衣物等的消毒滅菌。

紫外線消毒燈規格有15W、20W、30W和40W,使用電壓爲220V,被紫外線消毒燈照射5分鐘左右即可將衣物所攜帶的細菌和病毒等殺死。紫外線消毒燈還可用來對要求潔淨空間進行空氣消毒,照射30分鐘左右就可以將空氣中的細菌殺死,其殺菌效率可達99%~99.9%。

導致這次疫情的罪魁禍首——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遺傳物質是RNA,紫外線可以作用於病毒的遺傳物質,致使病毒的RNA斷裂,不再能正常合成所需的蛋白質,從而殺滅病毒。

紫外線易造成人體傷害

紫外線殺菌具有無色無味無化學物質遺留的優點。當紫外線殺菌消毒燈打開時,人員必須離開消毒場所,避免紫外線光波灼傷。如果沒有防護措施,裸露肌膚一旦被這類紫外線燈照射,輕者會出現紅腫、疼癢、脫屑;重者甚至會引發癌變、皮膚腫瘤等。這是因爲紫外線中的多種射線會損傷皮膚的外層結構。

同時,紫外線也是眼睛的“隱形殺手”。紫外線會損傷眼睛角膜的上皮細胞,被紫外線燈照射兩個小時以上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眼睛異物感,嚴重時還會有眼睛刺痛、流淚甚至眼睛痙攣和模糊等現象,會引起結膜、角膜發炎,長期照射可能會導致白內障。

科學有效使用紫外線消毒燈

擺放位置不可隨意由於紫外線在空氣中穿透能力極弱,很難達到遠距離殺菌能力,所以在使用時要儘量放置在主要除菌位置,如室內中間或者易於滋生細菌處,距離周圍1.5~2米爲宜,大功率可適當調整距離。紫外線和太陽照射一樣會有老化效果,貴重物品、傢俱等儘量遠離。

照射時間有所限制紫外線照射要有時間限制,並保證紫外線足夠的強度,照射時間一般30~60分鐘爲宜。每立方米需1.5W的紫外線消毒燈,即每20平方米空間需要一盞30W的紫外線消毒燈,以此類推。

殺菌環境保持清潔乾燥環境對紫外線消毒燈的殺菌效果也有影響,溫度在27攝氏度到40攝氏度之間紫外線的輸出強度最大,溼度大或是粉塵多都會降低消毒燈的殺菌能力。擦洗地面後要待地面乾燥再行紫外線燈消毒,消毒燈管需每2周用酒精擦拭一次。

黑暗條件殺菌效果更佳在家中使用紫外線消毒燈,最好密閉門窗、拉上窗簾、關閉燈光、攤開需要消毒的物品,因爲紫外線只能殺滅外界環境中的病毒、細菌等微生物。確保室內處於較黑暗的條件下,更利於紫外線發揮殺菌作用。

定期更換消毒燈管紫外線殺菌燈需要經常換消毒燈管,這是因爲消毒燈都有慢漏現象,在使用8000小時以後,需要及時更換燈管,一般一年更換一次。

紫外線消毒燈灼傷應急措施

如果不小心眼睛受傷,可以立即讓患者躺下,閉上眼睛,用冷水毛巾對眼部進行冷敷,此方法可減輕眼睛充血,而且有快速止痛的作用,冷效應持續到患者眼疼緩解爲止,及時爲患者更換冷毛巾以保證冷敷效果。

當皮膚出現灼傷情況時,可立即在患處塗抹茶油或是一般性護膚霜。若不是嚴重性灼傷幾天便可恢復;若灼傷嚴重,可以在3~4天內每日塗抹護膚霜,注意不要用力擦洗灼傷部位,一個星期後灼傷部位會自動蛻皮。

疫情尚未過去,日常生活中“少出門、不聚餐、勤洗手、多通風”仍是成本最低、效果最佳的防疫手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