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賽了,終於開賽了!

相信有不少小夥伴一定跟我一樣,週六一大早就守在屏幕前,等待着重啓後的CBA聯賽正式打響。5個月沒有球賽的日子,天知道我們經歷了什麼!雖然沒有了觀衆,雖然缺了很多外援,可終於有了球賽的迴歸,怎能不讓人激動?

沒有外援的CBA,對年輕球迷來說肯定是一件新鮮事。從初次接觸CBA開始,我們熟悉的就是每支球隊都有兩名外援。沒有外援,怎麼和其他球隊對抗?八一隊的掙扎,大家都看在眼裏了。可疫情當前,由不得各支球隊願不願意,外援沒回不來,但比賽等不了他們了!於是,20支球隊中的12支,以全華班陣容站在了CBA複賽的賽場上。

前兩日,10場比賽,5場的勝利都歸屬了全華班球隊。大家擔心,有外援球隊與無外援球隊的比賽會呈現一邊倒的局面,但大部分比賽呈現出的都是膠着的局面。有大逆轉,有肉搏戰,有準絕殺,從早上到晚上,全天不間斷都有比賽直播,CBA球迷絕對是過足了癮。

外援的空缺,讓更多年輕球員得到了來之不易的上場機會。儘管這讓比賽增加了更多的低級失誤與糟糕的進攻選擇,但總體來看,尚在球隊可接受的範圍內。各隊都構建了全華班情況下新的輪換陣容,並且並未表現出不適,依舊爭取每一場比賽的勝利。有球迷不禁發出了靈魂拷問:“這樣的CBA不是挺好,要不,我們就別要外援了?”

不要外援,行嗎?

從競技的角度講,不要外援的CBA聯賽當然可以。CBA聯賽也不是從一開始就有外援的,聯賽職業化元年,只有浙江男籃一支球隊引進了外援。老一輩的中國籃球人,都經歷過那個時代。外援對當時的CBA,還是一個新鮮詞,遠非如今決定冠軍歸屬的關鍵因素。

沒有外援,CBA球隊也可以用本土球員填充陣容中的位置。這當然會導致球隊實力的下滑,但大家都沒有外援,也就不存在不公平的情況。多年來,一直有不少人支持CBA加大對外援的限制,他們認爲,這樣會讓國內球員有更多的比賽機會,獲得更好的鍛鍊和提高。可CBA聯賽,真的離得開外援嗎?

從比賽觀賞性以及商業的需求上,CBA聯賽還不能如此簡單粗暴的對外援“一刀切”。近幾年,不斷有大牌外援加盟CBA,不少還曾在NBA有過顯赫的履歷。大牌外援的加入大大提升了聯賽的整體水平和觀賞性,也能讓本土球員近距離地感受到差距,從外援的身上學到些東西,從而提升自己。比如CBA歷史上最成功的外援馬布裏,在北京隊效力期間,方碩、翟曉川等一衆球員都跟隨馬布裏學到了很多,方碩從北京隊默默無聞的板凳球員,成長爲球隊核心,國家隊正選選手。,馬布裏功不可沒。外援對CBA,依然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大牌外援的加入,也在提升着CBA聯賽的品牌價值。他們爲聯賽帶來了更高的關注度,除了吸引球迷的目光,也吸引着贊助商的興趣。CBA聯賽作爲一個商業聯盟,自然不能忽視這方面的需求。這聯賽的收入,各傢俱樂部的收入,甚至每一名球員的收入都息息相關。

要外援,不要外援,怎麼平衡這兩種衝突的觀點?這個問題,依然需要姚明去解決。或許,更好的開發NBL聯賽是一種選擇。作爲另一個獨立的聯賽,NBL能給更多球員提供比賽機會,可以成爲對CBA聯賽的補充。那些在CBA難以登場的球員,可以去NBL尋找自己的機會。

雙外援還是全華班,從球迷的角度說起來很簡單,但從聯賽運營者的角度,做每一個選擇都要很慎重。CBA既要不斷發展壯大,也要承擔爲中國籃球培養人才的責任,絕不像球迷們想象的那麼容易。這個特殊的賽季,或許對管理者來說正是一個停下來好好思考的機會。聯賽的發展方向掌握在他們手裏,他們要面對的挑戰還有很多。而我們,就先放下其他的想法,享受這個好不容易恢復的賽季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