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工作,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而基層黨建作爲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力、凝聚力、影響力、戰鬥力的基礎,更肩負着凝聚合力的重要職責與使命。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一流治理要有黨建引領。

2019年10月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戰略部署,指出要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2020年6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基層黨組織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後一公里’,要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緊補齊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的各種短板”。

而早在此之前,自2019年7月起,青島市市北區便已開始了城市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的積極探索,現已將全區22個街道137個社區劃分爲940個治理網格,通過黨建整合資源、聚合人心、耦合要素、形成生態,趟出了一條黨建引領、開放創新改革推動老城區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撰稿 | 鳳凰網青島張慧

攝影 | 陳子晗、楊廣科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探索市北有效路徑

近年來,伴隨着市北區進入老城復興、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經濟發展、城市治理等面臨新形勢、新挑戰,而城區前期發展中積累的民生欠賬、信訪積案等歷史遺留問題逐漸暴露。

爲什麼明明做了很多工作,羣衆滿意率卻不高?市北區委認識到,“神經末梢”失靈、執行效能衰減、政民訴求錯位、多個網格多頭管理等現實問題的解決,首先要從黨建上找原因、謀出路。

爲此,市北區研究部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發展,成立區委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推進中心,由區委組織部牽頭抓總,通過全面夯實基層黨建、基層網格和基層治理,全面提升各層級、各方面的組織力、執行力、戰鬥力、創造力,系統性、整體性解決基層面臨的困難問題,形成了一套適應於市北區的“一核多元、一網統籌、一呼百應”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

進入7月“黨建引領月”,市北區全面掀起大抓落實的熱潮,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朝着更具體、更精細、更紮實的方向邁進。爲此,7月17日,市北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推進會在中聯自由港三樓會議廳拉開帷幕。

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兩新組織工委書記劉學俊致辭

市北區委書記張新竹致辭

市北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張雷主持並作主旨演講

活動現場,青島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兩新組織工委書記劉學俊,市北區委書記張新竹參加會議並致辭,市北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雷作主旨演講,省委組織部到會指導。

大會推介出臺了一套支持服務政策,對參與市北區基層治理的“紅色合夥人”給予“定製化”的優惠支持;以“黨羣e家”爲依託,搭建了一個民生項目的平臺;揭牌成立了一個初心治理基金會,爲全區基層治理提供了專項資金支持;與部分企業、社會組織代表簽約了一批基層治理合作項目。

市北區初心治理基金會揭牌
市北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發展戰略合作

而市北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雷也在主旨演講中,以基層治理工作中發現的問題爲切入點,從樹牢組織體系“動力主軸”、夯實社區網格“戰鬥堡壘”和找準羣衆訴求“初心原點”三個方面,詳細講解了市北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的思維理念和具體做法。

整合資源賦能網格

將黨建延伸至“神經末梢”

回首過往的市北區,存在基層治理組織體系弱化、網格設置虛化、資源利用碎片化、問題處置粗放化等問題,政府爲基層提供的利好往往並不能直達羣衆需求,因而儘管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但老百姓滿意度卻依舊不高。

爲此,市北區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過程中,早早明確“黨建要建在人心上”,以人民羣衆的心意爲基準,將市場需求作爲解決問題的出發點,以黨建爲統領,堅持底層驅動、平臺架構、生態思維,全面鋪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

在市北區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進程中,區、街道、社區、網格這四級黨組織儼然是整個工程的骨架,要推動整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運轉起來,必須把這個主體架構建設好。

爲此,市北區從建強動力主軸入手,在縱向上全面貫通“區委—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院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組織鏈條,將黨組織延伸到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橫向上,以各級黨組織爲“軸心”,通過聯建共建、議事協商,整合調動轄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居民自治組織、志願者等各類資源,賦能社區,賦能網格,將網格從基層治理單元迅速轉變爲一線戰鬥單元,統籌做好基層治理工作。

在此基礎上,市北區選派137名網格黨建指導員和2100餘名網格專員下沉網格,擔任網格黨建指導員,把優質的體制內外資源釋放到羣衆的身邊,爲網格黨支部賦權增效,全域打造“便民黨羣服務圈”。

並根據全區22個街道137個社區的940個治理網格所呈現的不同特點,充分利用社區騰退用房、小區物業管理用房、駐區單位閒置房源等,通過街道社區自建、企業認建共享等辦法,因地制宜規劃建設網格黨羣服務站80餘家,在羣衆家門口建成黨組織的“一線堡壘”。

例如,市北區寧夏路街道聯合青島市幼兒師範學校、平度市仁兆鎮、交運集團、民生項目工程公司、中山義工、悅納天賜社區文化中心等展開深度共建,將美勞工藝、蔬菜直供、零星便民、愛心託管、心理輔導、公益“雲講堂”等惠民服務項目下沉網格,在轄內36個網格,打造完成了22處黨羣服務站,真正爲居民實現了“家門口的生活圈”。

以羣衆需求倒逼流程再造

基層治理分級閉環

真正適合長期發展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模式,應該是以解決羣衆訴求爲“初心原點”,形成順暢、通達的問題處理通道,也就是像市北區正在探索的基層治理模式一樣,從百姓需求出發,倒逼流程再造,建立起“羣衆吹哨、街區響應、部門報到”的工作機制

即:網格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吹哨”給街道,街道綜合治理中心牽頭協調內設機構和社區處理;對歷史遺留問題、重大項目推進等涉及多個部門、街道層級無法解決的問題,街道“吹哨”,城市治理智慧平臺統籌調度有關部門處置,重大事項提請區委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一事一議”,由區領導頂格協調調度。

在此過程中,對羣衆和企業反映的每一個問題,保證單向向上流動,形成“提出議題、把關篩選、線上討論、形成項目、推動實施、效果評估”的議事協商完整閉環,確保“有人辦、限時辦、能辦結”。

此外,市北區憑藉科技支撐,面向黨員羣衆和企業創新打造了“黨羣e家”智慧平臺,將“羣衆吹哨、街居響應、部門報到”機制作爲平臺建設的主線,打通基層“發聲”渠道,讓羣衆不滿有地方吐槽、求助有人回應,實現了網格“線上做活、線下做實”的目標。

例如,南口路68—88號樓院以前是一個環境髒亂的開放式小區,由於無人管理,亂停車,亂堆放問題層出不窮。有羣衆在平臺上吹哨後,所在的太平鎮社區第三網格黨支部在平臺上發動網格內黨員帶頭成立樓院自管會,規範停車管理,同時將問題反映到相關部門,樓院改造獲得了財政支持,在多方努力下面貌煥然一新。

共建共治共享

構築黨建基層治理試驗田

在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過程中,市北區也認識到,面對這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單靠一方的力量並不足以支撐和保障全區羣衆日益多樣化、品質化的服務需求,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爲此,市北區堅持構築共建共治共享平臺,於4月份向各類市場主體發出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合夥人”邀約,全面開放網格資源和應用場景,現已吸引了一批“紅色合夥人”參與基層治理,撬動市場資源力量認領服務網格、參與網格建設。

目前,區級層面,已與交運集團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網格黨羣服務中心;與達闥科技公司合作智慧門禁建設項目,探索智慧社區單元防盜門的信息化升級。街道層面,洛陽路街道與普濟集團合作打造了健康驛站,興隆路街道對接移動、聯通、電信、青島有線等運營商共同擦亮城市天際線,等等。

通過與“紅色合夥人”的共建共治共享,爲企業、羣衆、政府三方主體提供利好,讓企業得到發展,讓百姓得到實惠,於政府而言也得到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也正是市北區協同多方主體共建,在多領域齊發力,方纔持續推動着市北區日漸成長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試驗田,構建起全域覆蓋、上下聯動、精準到位、運行高效的基層治理機制,實現了服務的精準投送、治理的精準落地,在全域形成了積極向上的基層氛圍。

正如市北區委書記張新竹所說的那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並非是對基層事務的大包大攬,而是適應市場化和社會化形勢,創新思維理念,探索工作方法,以價值引領和思想引領的方式,強化黨建對基層治理的政治引領、組織引領、能力引領、機制引領,從而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引領基層治理向正確方向前進。

面向未來,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全面起勢的基礎上,市北區將繼續用全覆蓋的治理網格、紮實的基層組織建設、現代化的信息平臺和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作爲保障,着力搭建網格基層治理供需交流合作的生態化平臺,依託“紅色合夥人”,持續深耕“一核多元、一網統籌、一呼百應”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市北模式”,以實際行動實現“補齊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的各種短板”目標,助力市北區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的建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