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泰國總理巴育通電話。在通話中,克服疫情影響爲兩國復工復產提速、助力兩國經濟發展等合作新亮點被多次提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與多個國家攜手推進安全復工、健康復產,共同爲提振世界經濟注入信心與動力。

凝心聚力,積極推動復工復產國際合作

6月22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會見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造成的劇烈影響,習近平主席一系列的“雲外交”彰顯中國作爲大國的擔當。習近平強調要在“合作中擴大共同利益”——通過各國團結協作,凝心聚力,推動復工復產,爲提振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

——立足多邊,攜手發展。6月18日,習近平向“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級別視頻會議發表書面致辭中表示,促進互聯互通、堅持開放包容,是應對全球性危機和實現長遠發展的必由之路,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求同存異,和而不同。6月22日,習近平會見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時強調,不斷增進彼此理解和信任,在合作中擴大共同利益,在發展中破解難題。

——科學有序,穩步推進。7月14日,習近平同泰國總理巴育通電話時指出,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有序推進安全復工、健康復產。

擘畫藍圖,攜手共進。中國消費市場逐漸恢復活力,給其它國家推動復工復產注入信心——

2020年上半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但從6月份當月進出口實現年內首次雙雙正增長,上半年外貿進出口整體表現好於預期。同時,商務部對全國8200餘家外資重點企業的調查顯示,截至4月28日,復產率超過70%的外資企業佔76.6%,對全球供應鏈起到穩定支撐作用。

“面對疫情衝擊,中國正在主動增強現代產業體系的韌性建設,通過構建要素市場化的張力,暢通市場循環,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工業互聯網作爲構建要素,通過調整新業態新產業激活新動能,將生產要素連成具有韌性的網鏈結構,進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爲穩定世界經濟作出貢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指出。

“通過強化外資外貿聯動發展,加大引進外資和增加進口等舉措,利用國內外雙循環把使用外資和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及產業門類比較齊全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有力對沖了本次疫情對全球和我國經濟的衝擊。”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張輝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在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復工復產過程中,中國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句句話語,一個個數字,見證中國用實際行動推動各國加強合作,攜手助力復工復產,爲面臨下行壓力的世界經濟注入信心。

互聯互通,中國方案助力暢通國際供應鏈產業鏈

工作人員在瀋陽東站東貨場向中歐班列上裝運集裝箱。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全力復工復產的同時,中國積極暢通與各國交流往來,維持國際供應鏈穩定,保障國際貿易和產能合作平穩有序,讓經濟發展的“新鮮血液”在全球持續流動。

7月14日,習近平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通電話強調,兩國率先建立必要人員往來“快捷通道”,合力推動地區供應鏈產業鏈暢通。用好用足“快捷通道”,爲兩國復工復產提速,助力兩國經濟發展。

快捷通道,是指便利商務人員和參與國際發展合作項目的專業人士、技術人員往來的通道,也是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創新之舉。

5月,中韓在全球率先開通“快捷通道”,重要急需人員在履行必要審批程序後可申請簽證,經新冠肺炎病毒檢測合格後,可在對方國家大幅縮短入境後隔離時間,這一通道的設立傳遞兩國團結合作的有力信號。

隨後,中國與德國、新加坡等多個國家開通“快捷通道”,保持貿易投資往來和適度開放,給當地企業增強了信心。這不僅是當前形勢下一種積極探索,也是推動復工復產、提振全球經濟的重要舉措。

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疫情之下,中歐班列依然隆隆作響。一方面,運載着口罩、手套以及免觸碰消毒液機等物資的列車運抵各國,幫助其它國家緩解醫療物資短缺的壓力,夯實復工復產的“健康基石”。

另一方面,中歐班列也讓更多的“中國製造”走出國門,遠銷世界,世界產品也源源不斷進入中國市場,秉承“共商、共享、共建”精神的中歐班列越跑越快,爲形成更好的經濟協同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推動無縫高效安全的運輸和物流體系爲各國貿易往來提供基礎保障和便利,對全球抗疫工作至關重要。”張連起指出,“同時,通過爲物資入境、離境、過境等提供必要便利,進一步加強信息交流共享,開展多邊合作,尋求政策協同服務和支持國際互聯互通和物流體系建設,維護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的穩定,中國做出重要貢獻。”

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大幅增長,累計開行5122列,同比增長36%;中歐班列5月開行首次突破單月1000列,6月份開行1169列,再創歷史新高。爲暢通國際供應鏈產業鏈,中歐班列功不可沒。

“作爲聯結髮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中國在沉穩應對疫情衝擊下,穩住了全球價值鏈分工的樞紐環節,着力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有力支撐了全球經濟復工復產。”張輝表示。

每一條通路、每一列火車、每一件商品,都印證着中國爲各國推進復工復產、爲世界注入“強心針”“穩定劑”所貢獻的積極力量。

順勢而爲,發展戰略護航經濟行穩致遠

6月17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峯會並發表題爲《團結抗疫 共克時艱》的主旨講話。 本次峯會由中國和非洲聯盟輪值主席國南非、中非合作論壇共同主席國塞內加爾共同發起,以視頻方式舉行。 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因勢而動、順勢而爲,中國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重要戰略護航,行穩致遠——

疫情當前,“一帶一路”建設凝聚起經濟發展的國際合力,助推多國復工復產的同時,將中國的全球夥伴關係網絡越織越密。“一帶一路”不僅在多個重要場合被提及,也與“泰國4.0”、“東部經濟走廊”等發展戰略對接,共同推動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得到新發展。

創造良好條件,放寬准入——

中國爲促進各國企業活力創造良好條件。習近平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峯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時表示,堅定不移擴大改革開放,放寬市場準入,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擴大進口,擴大對外投資,爲世界經濟穩定作出貢獻。這顯示出中國爲世界經濟穩定作出貢獻的決心與擔當。

育新機開新局,未來可期——

在近幾個月的“雲外交”中,習近平着力推動拓展數字經濟、智慧城市、清潔能源、5G等新業態合作,爲各國經濟發展創造更多新增長點,爲全球經濟復甦注入更多新動力源。“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的重要論斷得到多方肯定。

展望未來,各國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正如習近平在給“全球首席執行官委員會”成員代表回信中寫道:“中國將堅定不移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下一步,應積極適應疫情防控長期化發展態勢,通過推動全球化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危機中尋新機。”張連起強調,“我們看到,‘一帶一路’爲合作伙伴提供醫療物資援助,爲貨物跨境提供便捷通道,通過緊密合作,維護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在戰勝疫情、復甦經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健康之路、合作之路、復甦之路、增長之路。”

“疫情防治過程和復工復產措施都體現了我國具有特色的制度優勢。”張輝表示,“‘一帶一路’推動的全球公共產品理念,在這次疫情後,以“公共衛生安全”爲目標的基礎設施投資以及相關行業的發展可以成爲‘一帶一路’高水平建設新着力點。”

加強戰略溝通協調,穩步推進各領域合作,中國所採取的一系列舉措正在爲國際合作推動復工復產按下“加速鍵”,爲世界經濟穩步復甦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中國方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