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再迎“緊箍咒”! 部分券商分析師個人微信公衆號被停用甚至註銷 這些券商已行動 發生了什麼? 來源:中國基金

券商分析師執業迎來更細緻的規範。

記者獲悉,近期,部分券商研究所分析師的個人微信公衆號被停用,乃至註銷,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申萬宏源華泰證券明確已經開始行動,更多的券商還在觀望中,不過顯而易見的是,對券商分析師使用新媒體工具和研報的嚴監管已經板上釘釘。

在採訪中,有券商表示,對分析師自媒體賬號的嚴格管理主要是應監管和合規的要求。而另一方面,從目前券商處理情況來看,申萬宏源和華泰證券都選擇將研報統一出口歸到公司自身公衆號或小程序上。有券商指出,這也是券商研究所品牌力量整合的過程,如果能利用好分析師的個人品牌,其會和研究機構的品牌發揮協同效應,實現雙贏。

部分券商分析師個人微信公衆號被停用

在今年5月中國證券業協會對《發佈證券研究報告執業規範》、《證券分析師執業行爲準則》進行修訂之後,券業對於分析師研報的管理開始更加嚴格,分析師執業規範再迎“緊箍咒”。

記者發現,近期,有券商開始將規範的手伸到了分析師的個人微信公衆號上。部分券商研究所分析師的個人微信公衆號被停用,乃至註銷,有些券商雖然仍保留分析師的個人自媒體賬號,但對其監管也更加嚴格。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申萬宏源、華泰證券明確已經開始行動。據瞭解,目前申萬宏源研究所所有分析師已經關閉個人新媒體賬戶。申萬宏源研究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公司主要是近期開始根據合規要求執行的,也是順應監管要求,在這之後,公司研報出口統一歸到公司服務號“申萬宏源雲聚”上。

不僅如此,華泰證券也在積極行動。記者看到,早在7月1日,“華泰地產真心話”公衆號發佈《關於停用本微信公衆號的聲明》,表示根據公司最新合規要求,從即日起,該微信號將停用,並有可能在一段時間後註銷。想要獲知更多的研究產品和信息,可以關注華泰行知和小程序。

而此篇聲明的作者是華泰地產陳慎團隊。公開資料顯示,陳慎爲華泰證券地產行業首席分析師。

不僅地產團隊如此,華泰證券金融行業分析師沈娟也已經直接註銷了個人號。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券商分析師的個人賬號被關停背後,是券商對公司研報的統一管理。在這之後,券商研報的統一出口均歸到券商自身的公衆號或小程序上。

更多的券商還在觀望,但可以肯定的是,對券商分析師研報的嚴監管已經板上釘釘。據記者瞭解,目前多家券商旗下分析師賬號仍保持正常更新,如廣發證券、安信證券、浙商證券天風證券等。

一家中型券商研究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並未接到關停分析師個人公號的通知。華東一位券商首席分析師則表示,其所在的公司目前並未關停分析師個人自媒體賬號,但未來可能券商會要求這些公號設置閱讀權限等。事實上,長江證券等多家券商早已如此操作。

“我們旗下分析師都沒有個人賬號,開公衆號都需要向公司報備,這是公司合規要求”,上海一家中小型券商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合規趨嚴 券商分析師執業迎來強監管

毫無疑問,券業正在對分析師羣體的執業規範進行更加細緻的監管,而這不僅順應合規要求,也正中監管下懷。

早在今年5月22日晚間,中國證券業協會對《發佈證券研究報告執業規範》(下稱“《執業規範》”)、《證券分析師執業行爲準則》(下稱“《執業準則》”)進行了修訂。從內容來看,此次修訂對證券研究機構發佈證券研究報告業務進行了規範,同時對證券分析師的執業行爲,比如發表言論、使用自媒體賬號等行爲做出進一步約束。

具體來看,此次修訂在《執業規範》中增加第二十三條:“證券分析師可以將已經在公司證券研究報告發布平臺上統一發布過的證券研究報告,通過在公司報備後的微信羣、微信公衆號、微博、雲共享平臺、郵箱等其他形式提供給客戶並進行解讀。此外,經營機構應當定期安排質量審覈和合規審查人員對客戶服務檔案進行跟蹤檢查,安排合規審覈人員進入證券分析師開展客戶服務的聊天羣、關注其自媒體平臺和雲共享平臺等方式對其內容進行隨時抽查,如發現問題應及時彙報並處理”。

《行爲準則》第十二條中提到,證券分析師應當通過公司規定的系統平臺發佈證券研究報告,不得通過短信、個人郵件等方式向特定客戶、公司內部部門提供或泄露尚未發佈的證券研究報告內容和觀點,不得通過包括論壇、博客、微信、微博等互聯網平臺對外提供或泄露尚未發佈的證券研究報告內容和觀點。

值得注意的是,該修訂自今年6月21日起實施。可以看出,部分券商在此次修訂實施後的數天之內就已經在着手整改。而從監管要求來看,只是希望加強對證券分析師的個人自媒體賬號的管理和合規審覈,並未提出關停等要求。

足以看出,券商在實際操作中採取了更加嚴格的標準。

另一方面,證券分析師違規發研報確實時有發生。比如今年1月,方正證券研究所分析師郭某麗在客戶微信羣發佈了某上市公司研報,這份研報公司沒有進行合規審查,此外研報在微信羣發佈後公司合規質控人員也沒有進行監督,最終方正證券被監管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措施。

2019年1月,監管層向券商下發《加強發佈證券研究報告業務流程管理規範證券分析師服務客戶活動》的通報。通報顯示,有券商分析師團隊在上市公司發佈半年報公告的當晚撰寫了點評文章,並上傳至團隊共用的有道雲賬戶。隨後,該團隊某證券分析師私自將點評文章以有道雲鏈接形式發送至其自行維護的數個微信羣。文章內容涉及具體個股的盈利預測、估值及投資評級。而分析師所使用的有道雲系統賬戶、微信羣未在公司報備,文章內容未經公司質量審覈和合規審查,發佈行爲未在公司內部系統留痕,文章版式、格式、數據質量等均不符合證券研究報告的標準。

有業內人士指出,券商研報的種種亂象說到底還是和其執業機構的風控管理等方面的漏洞有關,要想治本,券商還需要不斷完善內控機制,並切實落實好,加強對內容的管控能力,做好風險防範工作。

“近兩年來,券商研報相較之前來說,合規風控加強了不少,各家都在反覆強調”,上述中型券商研究所相關人士表示,畢竟研報出錯或不合規,傷害的不僅僅是分析師自身,對券商品牌聲譽乃至最終分類評級都有不利影響。

有利於券商研究所發揮品牌協同效應

另一方面,此次券商對新媒體工具的統一監管也有利於研究機構品牌的強化和整體形象的打造。

“很多時候,分析師開設個人公衆號,更像是一種團隊宣傳乃至自我品牌的塑造,長此以往,就可能存在和券商研究體系脫離的形象”,上海一家券商的相關人士表示,在其看來,分析師個人賬號開設過多,對於券商來說,可能會導致研究機構品牌的弱化。

從目前券商處理情況來看,申萬宏源和華泰證券都選擇將研報統一出口歸到公司自身公衆號或小程序上。“這也是券商研究所品牌力量整合的過程,如果能利用好分析師的個人品牌,其會和研究機構的品牌發揮協同效應,實現雙贏”,上述人士表示。

在採訪中,有分析師表示,儘管多數券商並未關停分析師賬號,但未來可能會要求分析師設置公衆號閱讀權限,原則上可能只會對機構開放。而實際上,早已有券商先行試水,比如長江證券等。

一家頭部券商研究所相關負責人此前在接受中國基金報採訪時就曾表示,券商研究所的有償研究諮詢服務也是新的賣方研究價值變現的路徑之一,而這也有利於研究品質的提升和機構客戶服務體驗的改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