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地上,“脫貧攻堅”的偉大事業此刻正步履鏗鏘,追夢正忙。放眼燕趙,脫貧攻堅事業蔥蘢。由河北省委網信辦、河北省扶貧辦主辦,河青新聞網、騰訊廣告區域發展部河北站承辦的“決勝2020:我們村裏最熟悉的‘陌生人’”主題宣傳活動已經啓動。如果您身邊有令人感動的最熟悉的“陌生人”,一起添加話題詞#決勝2020我們村裏最熟悉的陌生人#,講述您身邊駐村工作隊的感人故事。今天讓我們走進阜平縣龍泉關鎮駱駝灣村,瞭解駐村工作隊的故事。

【駐村扶貧幹部】

河北省能源局駐阜平縣龍泉關鎮駱駝灣村扶貧幹部黃文忠

脫貧口號:

阜平不富非好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讓老百姓在家門口掙到錢,從根上解決老百姓的增收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

【駱駝灣村基本情況】

駱駝灣村,位於阜平縣龍泉關鎮南部約4公里處,距阜平縣城38公里,東部鄰天生橋風景區,西部毗鄰山西五臺山。全村共277戶、576人,總面積3.4萬畝,其中林地面積2.2萬畝,森林覆蓋率64.7%。2012年的駱駝灣村608人,428人爲貧困人口,是留不住人的貧困村。2012年12月30日,全國精準扶貧的號角在此吹響。

【導語】

阜平是革命老區,也是當年晉察冀邊區政府所在地。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駱駝灣的發展牽動着許多人的心。2018年,河北省能源局駐駱駝灣村扶貧工作隊接過扶貧接力棒,如今駱駝灣已完成美麗鄉村建設,旅遊業發展正盛。2018年入選2018年河北省十大旅遊示範村和全國豐收節100個特色村莊。2019年,駱駝灣村被評爲“全國美麗休閒鄉村”和“河北省鄉村旅遊重點村”。

【第一印象】

用扶貧日記的方式思考、找思路

2018年開春,黃文忠拖着行李來到駱駝灣村,行囊裏還有一個黑筆記本和一支筆。現在他是河北省能源局駐駱駝灣村扶貧幹部、龍泉關鎮黨委副書記。

剛走近他在駱駝灣的“家”,門口的糉子、白菜、一筐筐雞蛋就映入眼簾,他說這些都是村民送來的。屋內,書桌上擺着個大箱子,裏面有8本厚厚的日記本,黃文忠說都是他的扶貧日記,大概有27萬字了。隨手翻開,小字密密麻麻卻乾淨整潔。“每晚我都會抽空寫日誌,村裏每個人都出現在了我的日誌裏,我用這種方式記錄,也用這種方式思考。我逐漸找到了抓手,也理清了思路,第一件大事就是加強支部建設,緊接着以旅遊發展爲龍頭,特色養殖和光伏產業等項目統籌推進。”

工作隊隊員個個和他一樣,全身心撲在工作上。村裏人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滿滿的感激。

圖說:8本日誌見證扶貧歷程

【脫貧故事】

成立村集體企業,提出“返鄉者有崗”新口號

“早晨跑步,發現路邊一幢二層小樓門口的大石頭上放着一副行囊,一個編織袋上綁着一個大揹包,這是火車站上最常見到的農民工的行囊,這麼早擺在門口,顯然是在等車,準備到外地打工。”2018年6月20日,黃文忠日誌裏這個場景至今讓他記憶猶新。

這是當時駱駝灣村一戶非常典型的打工家庭。男主人叫魏飛,50多歲,在一家鑄件廠上班,月收入近5000元。女主人負責做飯和接送女兒上學,同時在附近工廠兼職,每月有1300元左右的收入。兒子20多歲,以體力活謀生,月收入約3000元。孫女上小學3年級。魏飛這次是爲了翻蓋新房纔回來的。

圖說:黃文忠到農戶家走訪

圖說:黃文忠到農戶家走訪

如何留人,謀產業,上項目,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爲此,扶貧工作隊走訪、調查,鑽研外省經驗,最終想到“集體經濟”,還爲村辦企業想了個口號“返鄉者有崗!”意思是隻要有勞動能力、有勞動意願,願意返鄉,企業都提供一份崗位,收入不低於外出打工。

按照這個目標,工作隊利用省能源局聯繫幫扶企業捐贈的50萬元啓動資金,成立了第一家村集體企業“駱駝灣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旅遊帶火了駱駝灣,還要打造“共富羣”

沒有產業支撐,農村集體經濟走不遠。

經大量工作,工作隊最終明確了幫扶思路——以旅遊開發爲龍頭,特色養殖和光伏發展等項目統籌推進,長效項目和短平快項目結合,讓羣衆早受益快受益。

據瞭解,駱駝灣雖不富裕,但旅遊資源得天獨厚。以旅遊牽頭,給城裏人一個“大氧吧”十分可行。工作隊改造民居、打造酒店,每家每戶都可提供服務,參與公司經營,實現打工和農產品銷售的雙收入。

旅遊帶火了駱駝灣,也帶富了一村人。工作隊聚合周邊自然村落打造影視拍攝基地。“不能光讓駱駝灣一村富起來,還要打造無數個‘共富羣’。”黃文忠說。

工作隊還讓公司收購農戶的黑仔豬,利用現有養殖場地和散養方式,集體僱人飼養。另外協調幫扶資金購買了兩棵光伏樹。據估算,每棵光伏樹全年產電約 1.2萬度,能連續發電25 年,每棵樹每年能爲村集體帶來萬元收入。

圖說:工作隊在大棚指導村民種植蔬菜

【展望新生活】

駱駝灣變成了“致富灣”

集體產業發展了,村子有了吸引力,不少外出打工村民回到村裏。他們在外從事的領域涵蓋建築、搬家、運輸、水暖、廚師、電氣焊、剷車司機等,他們的歸來反哺着家鄉的產業發展。2018年,駱駝灣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實現淨利潤12萬元。

今年73歲的孫振澤,以前收入主要來自種田。“我們老兩口種地的話一年下來也就兩三千的收入,就能解決個溫飽。”2019年,駱駝灣民宿旅遊業得到發展。當年,駱駝灣村被評爲“全國美麗休閒鄉村”和“河北省鄉村旅遊重點村”。在工作隊幫助下,孫振澤開起了農家民宿,年收入最高達五萬元。

現如今,駱駝灣變成了“致富灣”。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了。

圖說:駱駝灣小學及幼兒園捐贈書包及文具。

【工作隊心聲】

實踐證明,以旅遊開發爲龍頭,特色養殖和光伏發展等項目、長效項目和短平快項目統籌推進,讓羣衆快速受益的思路是對的。目前全村林果業、食用菌種植業和生態旅遊業三大主要產業覆蓋貧困戶,2019年人均收入13620元。

脫貧攻堅的勝利不是終點,實現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纔是目標,“必須要給村集體留下能夠持續發展的產業。”下一步,工作隊將加快壯大村集體實體經濟,全面激發羣衆內生動力,讓更多人蔘與村集體產業發展,不僅在家門口掙錢,還要吸引外邊的人來投資創業,盤活村內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文/河青新聞網記者劉山杉 耿碩 姜天羣

供圖/河北省能源局駐保定市阜平縣龍泉關鎮駱駝灣村工作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