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觉知的,长期不间断地习练体式,将带给你成功。

——B.K.S. Iyengar

日常中常见的运动:健身、骑自行车、篮球、网球、跑步等都是教我们如何肌肉收紧,很少有教授如何拉伸。

大部分的运动都是让人的身体收紧,而瑜伽是让我们反向拉伸的运动,并让骨骼和肌肉回归正确的位置。

人的身体就像一个橡皮泥,小时候最原初的状态是最健康的,柔软而有弹性。但随着岁月的累积,身体在生活和运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伤,不良的习惯动作也会改变我们的身体。

在许多健身房中,瑜伽被作为一种锻炼方式推荐给健身者们。但当你真正成为一名瑜伽习练者,就会深刻地体会到:瑜伽不是一种运动,也不是一种锻炼。

瑜伽与“运动”的区别究竟是什么?习练时要注意哪些原则?我们来听一下伽叔怎么说~

体式中,“动”与“感”缺一不可

在体式习练中,充满了智性。我们伸展手臂,观察皮肤的走向,让皮肤动起来,让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一起运作。

大部分同学的问题是我们过多的使用运动神经。大家知道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吗?有一种神经叫运动神经。这些神经让你的肌肉动起来。还有一些神经叫感觉神经,它们作用在感观上。

比如说,瘫痪这种情况,可能会丧失运动神经的功能,但未必丧失感觉神经的功能。瘫痪患者大部分时候,肢体动不了,是运动神经受损,但若你用外在力量动他,会有疼感。

这就意味着,他的感觉神经是活着的。我们要学会二者同时用,这是一个差别,这是体式和体育运动锻炼的差别之一。

有人去上健身房举重,这个动作中用到的就是运动神经,这是在“运动”,而往往没有“感觉”。

如果你不把自己当成瑜伽学生,随便站着。这个情况,就只有肌肉在做功。胸腔胸腔的感受很少,手臂上有一点点感觉,背部基本上没有感觉。此时你的运动神经是在工作的,但是感觉神经却没在做功。

如果你不带着智性,只想要练一练,就不会有进步。如果你就想出出汗,跑跑步,跳一跳都行。但那只是动这种行为,那你们感受在哪里呢?

-以体式 Tadasana 为例-

如果你运用这两种神经,用运动神经站立,调一下脚底的皮肤,皮肤是很敏感的,把皮肤活跃起来之后,就激活了感觉神经,相当于你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都在运作,这就是差别。这就是为什么说,体式高于锻炼。

让我们来看一下国际艾扬格瑜伽认证老师伽叔给习练者的3点建议。

01要当“好学生”,更要当“勤练者”

如果根基是虚弱的,就会永远不停地面对各种问题。但若是根基特别的结实,进步就会自然发生。老师欣赏中国学生想要快速学习的心情,但是不去巩固的话是没有意义的。简单的东西要理解到位并且要去执行,基础会帮助我们进步,前提是把它巩固。

参加工作坊不是不重要,但不管你在里面学习到了什么,都要去应用,有些人来到这儿是为了增加教学技能,你记了一些重点在本子里,这些东西可以教,但别直接拿去教。若你没有巩固,没有成为你的习练的一部分,教学时没有办法跟别人解释清楚。

02通过重复形成身体记忆

用身体记忆来做。工作坊或许无法把老师说的话都记下来,但能建立起隐藏的记忆。随着练习,身体记忆会慢慢回来。

一进入体式,你就会意识到:要想待在体式当中,你得做什么?当感受到在体式中要犯错了,能待得住么?你一定会做调整。在正确的体式中保持。于是在体式中,记忆就开始出现,皮肤就开始记得。脚底打开、膝盖提起来、大腿开始做功、脊柱提起来……记忆并没有放弃你,开始告诉你,要做这个要做那个。

通过重复,你会获得稳定性。并在这稳定性中,开始认识到哪些地方在做功,哪些地方没有做功,这样在练习当中就能获得进步。

03改善不足,就要管理疼痛

在体式习练中,身体当中的一些缺陷会表现出来。因为这些不足表现出来了,我们才可以去认识他们、纠正他们。

当纠正开始的时候,往往会伴随着疼痛,而且不一定会完全消失。但是起码还是可以做到控制他。管理疼痛也是一种进步。有一些缺陷或不足,是不能完全消失的;有一些不足,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修正;还有一些不足的治疗可能会非常快速。这不是体式的错,体式在帮助你修正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