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魔寧原創,抄襲必究。

魔姐真的沒有辦法昧着良心來說這部內地青春偶像劇《非處方青春》有多好,這幾年,對內地劇有陰影了,流量小生和小花太多了,一樣的整容臉,更沒有演技可言,劇情也是幼稚沒營養的居多,《非處方青春》也屬其中一部。

看到這部劇,不由自主地想到從小到大看過的關於青春的劇,其實以前的內地劇,還是有一些比較好的,無論是演員還是劇本,都可以讓觀衆多年之後,仍可以帶着一種情懷回味。

《非處方青春》講的是八個醫學院大學生的故事,沒有強烈的衝突,沒有深刻的領悟,滿屏都是甜,有點膩歪,可能魔姐更喜歡虐一點兒吧!我絕不承認心理不正常。

記得上小學時看《十六歲的花季》,感覺青春多美好,雖然有時也會有風雨,但最終會因親情、友情和愛而化解。歐陽、白雪,小樂、袁野和非兒,每個人都讓我們印象深刻。那時候,多麼盼望十六歲早點到來,挎着單肩包,踏上單車,走進乾淨的校園,然後對操場上穿白襯衫的少年怦然心動躍躍欲試……

“吹着自在的口哨,開着自編的玩笑,一千次的重複瀟灑,把寂寞當作調料……”歌聲猶在耳畔,轉眼,劇中人和屏幕前的我們,都已走進不惑之年,只嘆人事已非啊!

剛上高中那年,看《十七歲不哭》,因爲條件不方便,只有每天中午去家屬樓喫飯的時候纔可以看那麼一小段,意猶未盡。劇中人跟我們的年齡比較相近,他們的校園生活就像是我們生活的複製,那是我們的青春。

那年的郝蕾臉上滿滿的膠原蛋白,還不是現在的豔麗女星,那時她的眼神還很清澈,不像現在眼神中總帶着一絲毀滅感。那年的李晨還不是後來跟冰冰和張馨予有感情糾葛的心形石代言人,還是一臉憨厚的小夥子,看起來那麼踏實可靠。那時的張超很陽光,那時的牛萌萌還沒吸毒……

大學畢業那陣子觀看了《十八歲的天空》,還沒結束了十幾年的學生時代,就開始憶青春,其實劇中人跟我們的年齡也差不多,只是劇中的校園氣氛完全變了一種風格,有港臺劇的新穎,搞笑情節特別多,老師是個亮點,所以也是值得一看的。

而如今的《非處方青春》,以勵志爲名,以青春爲名,可是卻很難叫人投入,PK以上三部劇,幼稚沒營養,毫無可比之處,“非處方”名不符實啊!

如果劃分年代的話,《十六歲的花季》屬於七零後的青春吧!《十七歲不哭》是八零後,《十八歲的天空》算是八五後的學生時代,而《非處方青春》是九五後那代人的大學生活。哪段青春屬於你?快來暴露一下年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