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近代史我們就會想起清朝末年的閉關鎖國,鴉片戰爭,各種不平等條約等等,這一段歷史儼然已經成爲了我們中國人不可磨滅的一段記憶,成爲了每個中國人心中的痛。然而造成這一切還是因爲當時的滿清政府太過自負,實施閉關鎖國的政策,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經發展成什麼樣子了。

所以當列強用炮火轟開我國國門的時候,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曾經的天朝上國已經這麼落後了呀。可是這時,我們才發現,面對這些,我們是如此無力,所以我們只能簽下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割讓我們一塊又一塊的土地。

說到不平等條約,我們就不得不提起李鴻章。對於李鴻章這個人物,相信有很多人認爲他並不是一個正面之人,因爲當時清朝與外強的很多的不平等的條約都是通過李鴻章的手簽定的。

但是如果站在歷史的公平客觀的角度上來分析這件事的話,小編個人有不一樣的看法,因爲當時的李鴻章雖然手握重權,但是如果從根上說,他的背後其實主要是慈禧太后,而對於簽訂條約這種事情,如果沒有慈禧太后的首肯,以李鴻章個人,他是不能做到有如此大的權力,可以代表清朝與列強簽訂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的。如果從這個角度上來分析,李鴻章可以說只是一個背鍋俠。

我們都知道李鴻章在晚年時期曾經遊歷歐洲各國和美國,親眼看到了進入大清國的列強,他們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發展水平,也可以說是清朝晚期一個對於當時的世界格局有了相當認識的重要人物。

當時,美國人對李鴻章的訪問其實還是很重視的,不管是接待的規格,還是各方面的條件,都屬於比較高的一類,而且李鴻章本人也很滿意。可能當時美國人重視李鴻章,是因爲他能代表清王朝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對李鴻章來說,那次美國之行也讓他大開眼界,真正認識到了這個工業國的強大之處。

當時有個美國記者問李鴻章,這次來美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李鴻章回答:你們的摩天大樓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它居然有二十多層高,我在歐洲從來沒見過這麼高的樓,我們清國也沒建過這麼高的樓,如果我們建這麼高,房屋的危險係數也會增高。

可能這段話在當時來說是十分平常的,但是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李鴻章當年所說的這段話,心裏會湧起一絲莫名的心酸。畢竟,清初美國就已經有20層以上的摩天大樓了,而作爲大清的名臣,李鴻章看到人家的摩天大樓,非常震驚,甚至難以想象。

而且當時自己的國家並沒有建造這一高樓的能力,由於當時的國力太薄弱了,與列強國家差距太大,纔會產生這樣的觀點和看法。所以,這件事情提醒我們,無論何時都要保持進步,落後就要捱打。

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