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和印度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两国在历史文化上也是源远流长,并且在近代都曾遭受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所以还算是有共同语言。尤其是在抗战和建国初期,中印双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关系,甚至印度还一度成为中国对西方国家发言的传声筒。彼时,中印两国算是经历了一段蜜月期,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还极力推广大诗人泰戈尔提出的“中印是亲兄弟”口号!

但好景不长,到20世纪60年代初中印两国终因领土纠纷酿成战争,随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两国都处于若即若离的关系中。而话说,作为曾经遭受过英国长期殖民统治的国度,印度人民民族危机意识也算很强,但偏偏在对待我国问题上一直都非常的自信,凡事都喜欢拿自己和我国作对比。例如在印度的一些社交网站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中国的上海再发展三十年,才能比肩印度孟买;印度的军事是亚洲最先进的,拥有着超强的反导能力……”,除此之外,印度人还曾大言不惭的说在历史上曾两次攻占过中国的首都,并且还放火烧了圆明园等等。

那么在历史上中国与印度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存在,为何印度人会说曾两次攻占过中国的首都呢?要了解这些史料,首先我们要认识一下两国人民之间近两千多年的交往史。相比于古代中国与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关系,如今很多人都对中印关系知之甚少,但其实,早在公元一世纪两个国家就已经进行了广泛而密切的历史文化交流。在古印度文学中就曾频频出现一个被称为“Chinas”的民族,现在被认为就是在指中国人(也可能是指秦国)。

随后伴随佛教传入我国,印度出现了许多印度学者和高僧前往中国传教,如早期的少林寺创始人佛陀跋陀罗和5世纪南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皆成为少林寺一代有影响力的禅师。与此同时,中国也有很多学者和僧侣前往印度求经,中国高僧法显就曾访问印度并居住10年之久。7世纪唐代高僧玄奘再度前往求学问道,编纂影响后世的《大唐西域记》书籍,这后来也启发了明朝小说家吴承恩创作了他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当然,中印两国在彼此交流的同时也伴随战争的发生,在唐朝贞观年间,开创盛世的唐王朝获得了中国的丝绸之路和中亚的大部分控制权。唐廷就派遣名将王玄策携带随从30余人出使天竺国(印度),可王玄策使团却卷入了戒日王死亡后的内战之中,其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于是发动所有军队以拒王玄策。最终,使团30名成员皆惨遭屠戮,只有王玄策惊险逃脱到达唐朝盟国吐蕃,而倍感耻辱的王玄策当即发檄文征召军队,得到1200吐蕃兵、7000尼婆罗(今尼泊尔)骑兵反攻印度。

据史料《旧唐书》记载:“玄策乃挺身宵遁,走至吐蕃,发精锐一千二百人,并泥婆罗国七千余骑,以从玄策。玄策与副使蒋师仁率二国兵进至中天竺国城,连战三日,大破之,斩首三千余级,赴水溺死者且万人,阿罗那顺弃城而遁,师仁进擒获之。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头匹。于是天竺震惧,俘阿罗那顺以归。”就这样,唐朝名将王玄策书写了“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随后天竺举国震惊竟有五百八十座城邑投降。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王玄策把俘获的阿罗那顺及王妃、贵族等送到长安,为此唐太宗封王玄策为朝散大夫。

对于名将王玄策攻破天竺首都的事件,大家如今都有所了解,在国民游戏《王者荣耀》中英雄人物百里玄策即为他的化身。但对于印度人所讲的曾经两次攻占中国的首都事,相信很多读者都是一头雾水,其实印度人这么讲还真是有历史依据的,因为印度在18世纪就成为了英国人的殖民地,随后印度士兵作为英军的一部分曾在北非、中东、阿富汗等地进行侵略,当然也曾多次攻入中国。

根据近代史料记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经过4年的持续战争终在1860年攻破北京城,清帝咸丰仓皇逃往承德避难,随后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掠夺珠宝、将其焚毁。在这场侵略战争中,英军共调兵1.1万余人,其中就有6000多人是英属殖民的印度人。此战过后清廷不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而且驻守广东的两广总督叶名琛也被俘虏,最后英国人竟将其押解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关在了一个玻璃房子,让印度人来买票参观这位留着辫子的“稀奇物种”。

而在第一次攻占首都北京后,时隔仅40年印度人又一次攻破了中国的首都。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同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其中著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虽然八国联军中名义上没有印度,但在一万多英军中又有7000印度人参与其中,可以说当时参战的印军对中国造成的伤害一点也不少。至此,印度人认为这是他们第二次攻占中国的首都。

如今对于印度人两次攻占过北京城之事,不少历史专家也是承认:确实如此。虽然很多国人都不愿意承认这段屈辱历史,但在历史上印度人确实曾经两次攻占过中国的首都北京,虽然他们是狐假虎威,但我们也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拥有百万军队的清朝,在西方列强面前频频如此不堪一击,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清朝统治集团过于盲目自大。

清朝早期,虽物产丰富,傲视于东方,但当西方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国家实力得到了质的飞跃,而此时大清朝还在自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最终清朝因没能紧跟世界的潮流而被淘汰!如今我们的国家愈发强大,与西方国家间的差距越来越小,综合实力甚至已经赶超一些发达国家,但我们并不能因此沾沾自喜,而是要更加努力提升自己“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