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蓬佩奧高調訪問倫敦,中方告誡英國別隨美起舞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陳欣]英國宣佈“禁用華爲”不到一週,美國國務卿蓬佩奧20日就將到訪倫敦。是爲了對英國的追隨表達讚許,還是想再進一步,將英國牢牢地綁在美國的反華“戰車”上?英國國內顯然對後者更擔心。因爲“地緣政治背景”,短視頻平臺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被爆暫停了將全球總部設在倫敦的磋商,而這原本能爲英國創造3000個工作崗位。英國大學、在華企業等也擔心成爲政府莽撞政策的受害者。20日,英國外交大臣拉布將在國會介紹針對香港國安法英國政府下一步打算採取的動作。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19日在接受BBC採訪時,對英國制裁任何中國個人的企圖發出警告,表示中方必將“堅決回應”。他告誡英方:“英國應該有獨立的外交政策,而不是像對華爲那樣,隨美國起舞。”

惡化與中國的關係,英國會失去更多

“離婚後的生活可能會很困難。”英國《衛報》專欄作家西蒙·提斯多爾19日這樣形容英國切斷與歐盟關係,又使對華關係陷入新困境之後的日子。提斯多爾說,北京巨大的經濟實力對英國成功脫歐至關重要,但現在火花消失,兩國關係惡化。

19日,多家英媒報道了因面臨美國巨大壓力,字節跳動計劃將全球總部設在英國的消息。英國《每日電訊報》甚至用TikTok發動“威斯敏斯特魅力攻勢”表達期待和興奮。《星期日泰晤士報》稱,字節跳動爲此已與英國政府談判數月,但來自消息人士的最新進展是,因爲“更廣泛的地緣政治背景”,字節跳動暫停了對話。該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如果西方與中國關係改善,字節跳動可能恢復在英國開設總部的計劃,但近期不會有此決定。

更讓英媒擔心的是,英國政府禁用華爲的決定可能遭到中方報復。《星期日泰晤士報》19日報道稱,在英中關係緊張升級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官員上週五召見了在京英企代表。一名瞭解情況的消息人士說,這傳遞出的信息是,報復即將到來,在華英國公司處於風口浪尖。一名英國內閣大臣也告訴本國商業團體,如果北京方面採取報復行動,來自中國高達500億英鎊的投資未來可能面臨風險。

“在對華政策上,約翰遜仿效美國,但英國可能做不到對華髮號施令。”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論說,令特朗普很高興的是,英國似乎將不再爲了平衡與中國的關係而在華爲問題上含糊其詞,這也代表着英國對華鷹派取得具有象徵意義的巨大勝利。但不幸的是,轉向對華強硬,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星期日泰晤士報》19日的另一篇報道稱,教育、旅遊業和核電都很容易受到制裁或中國投資放緩的影響。其中,英國大學可能遭遇滅頂之災。中國在英學生有12萬人,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多,每年的學費高達17億英鎊。英國官員們擔心曼徹斯特大學和其他8所大學正處於破產邊緣,因爲它們超過20%的收入來自中國學生。

“中國撤出投資不僅威脅到大學財政,”英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所長希爾曼對英媒說,這也意味着他們很難有足夠的研究費用,而科研正是英國大學如此吸引人的根本原因。一名工業人士則警告稱,如果與中國的關係繼續惡化,英國會失去更多。

美國可靠嗎?

追隨美國將華爲拒之門外後,英國首相約翰遜很快將面臨採取強硬立場的更多壓力。蓬佩奧20日將抵達倫敦訪問。訪問期間,他將與約翰遜和拉布討論香港問題、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復甦計劃,並進行英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此前,蓬佩奧高調宣稱“中國及其對世界各地自由人民的‘威脅’”是訪問議程的重中之重。預計他將在21日的講話中再次大肆攻擊中國。有分析認爲,蓬佩奧這次英國之行會增加中國對於英中關係的疑慮。 

在英國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院院長克里·布朗看來,倫敦方面有一種假設,即拒絕華爲將被華盛頓視爲一種忠誠舉動,且能幫助脫歐後的英國鞏固其在新興英語圈聯盟中的地位。“問題是,英國選對(賽馬中的)馬了嗎?”他對CNN說,美國目前顯然在政治和經濟上都面臨巨大挑戰。《衛報》評論說,特朗普對西方共同民主價值觀、盟友和法律的蔑視,讓人們對美國的可靠性產生懷疑,並對英國的地緣政治基石——“英美特殊關係”提出深刻質問。一些歐洲國家已經在經濟上與北京合作,而另一些關鍵國家也不是特朗普好戰政策的朋友。

特朗普此前誇口,自己用與美國的商業往來相威脅,“親口說服”英國禁用華爲。這讓拿“安全風險”當作冠冕堂皇理由的英國政府頗爲尷尬。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堅稱,該國是獨立做出的決定。然而,英國《觀察家報》18日爆料說,英國政府官員私下告訴華爲,在特朗普施加巨大壓力後,地緣政治起了一定作用。該報稱,英國官員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如果特朗普未能贏得第二任期,華盛頓的反華立場有所緩和,英國政府未來可能重新考慮這一決定。

目前,英國轉向日本,尋求幫助建設5G網絡。《日經亞洲評論》報道稱,在宣佈拒絕華爲之後兩天,英國官員在東京會見日方官員,告訴後者日本電氣公司(NEC)和富士通集團可能取代華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新科技投資項目講師麥克·戴維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英國對華爲的決定只能讓自己的日子過得不舒服,增加網絡運營成本,同時也無法帶來網絡安全的好處。    

英國天空新聞19日援引英國皇家國際關係研究所主席奧尼爾的話說,漢考克只是在嘗試減少華爲事件對英中關係的傷害。如果約翰遜還自詡是“親華派”,那麼他宣佈拒絕華爲就讓人摸不着頭腦了。“在過去20年,中國是全球經濟的最大貢獻者,爲什麼我們想要切斷與中國的關係呢?”

不希望中英針鋒相對

在蓬佩奧抵達倫敦前,拉布20日將在國會就中國問題發表講話。屆時,英國朝野政黨議員將就英國未來的對華政策,向這名外交大臣提問。法新社19日報道稱,拉布將談到英國政府下一步就香港國安法採取的動作,包括宣佈對與香港引渡安排的評估結果。

香港商業電臺說,英方是否中止兩地引渡協議,由內政部決定。英國內政大臣已表態支持這一做法。在這之前,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宣佈暫停與香港的引渡協議。香港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19日在參加商業電臺節目時說,以此爲手段表達政治立場,是赤裸裸地將政治凌駕於社會公義和法治之上。

一些英國保守黨議員聲稱,應制裁中國官員。“如果英國政府對中國任何一個人實施制裁,中國肯定會做出堅決回應。”19日,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在接受BBC採訪時這樣警告。英國路透社報道說,在同一個節目中,BBC還採訪了拉布。拉布拒絕就英國實施制裁的名單發表評論,只說英國“不會太軟弱”。

法新社說,劉曉明19日表示,中方從不信奉單邊制裁,但同時告訴英國:“你們已經看到美國發生的事情,他們制裁中國官員,我們制裁他們的參議員和官員。我不希望看到這種針鋒相對的事情發生在中英關係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