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朋友小徐,自己全款买房。去银行办业务时,银行推荐贷款购房。然后,银行的工作人员就问徐是做什么工作的?小徐就不想说自己做什么工作,就说是自己没工作。银行工作人员则问:怎么可能?

小徐就想知道,银行工作人员上班时能这么和客户聊天吗?能问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吗?

应该说,现在人们对个人信息的保密越来越重视,很多信息都列为个人的隐私。曾经过年时遇到亲戚最怕问的三大问题是:对象即结婚没有、收入多少和工作单位以及职务。所以,特别是现在的年轻女孩,对上面的三大问题都特别敏感,如果贸然问一些相关的问题,就会觉得已经涉及了自己的隐私,是不恰当的。

至于银行工作人员与客户聊天时是否可以聊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这主要看是在什么情况下谈论的问题。

一是如果你去银行存款,银行工作人员当然不应该问你的工作性质和家庭收入问题。

以前,去银行存款对于资金来源的要求并不明确,所以,银行既不应该问客户做什么工作?收入多少当然更不能问。也不能问存款的资金来源。

曾经麒鉴在支行做行长时,一个柜员就问存款人的资金来源,结果受到了客户的投诉,说是涉及了个人的隐私。最后柜员受到了处理。

但是现在,央行从7月1日起进行大额现金管理开始试点:个人存取款超10万需登记,即个人存取款10万元以上、单位存取款50万以上都需进行预约和登记制度,取款注明用途,存款注明来源,纳入大额现金管理信息系统。所以,以后即使存款10万元以上也要说明资金来源,这是政策强制性规定,不能以隐私为借口而拒绝。

但存款资金来源并不等于要问存款人的工作性质和家庭收入,这一点仍然是要明确的。

二、如果客户到银行是办理贷款业务,那么,上面所说的所有问题都不构成个人隐私,银行工作人员了解这些问题就是职业行为,是合理合规的

如果你去银行讨论贷款问题,即上面说的要办理购房贷款,那么,银行工作人员就可以而且应该咨询一些很多人可能认为是隐私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必须了解的,也是客户必须提供的。

在办理贷款时,银行工作人员必须做的是“了解你的客户”。根据《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人民银行令[2007]第2号),了解你的客户对于自然人客户首先要了解客户的身份基本信息”。

一般主要包括客户的九项基本要素信息:

1、姓名;2、性别;3、国籍;4、职业;5、住所地或者工作单位地址;6、联系方式;7、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8、身份证件号码;9、身份证件有效期限。

因此,只要涉及到银行贷款申请,职业信息、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和身份证信息就已经不是个人隐私了。

实际上,要了解的个人信息还远远不止这些,办理银行贷款还需要准备和向银行提供更多的个人资料,包括: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常住户口证明或有效居住证明,及固定住所证明;婚姻状况证明;银行流水;收入证明或个人资产状况证明;个人和家庭的征信报告;贷款用途使用计划或声明;和银行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所以,上面说的情况是正常的,对于银行工作人员来说,其行为是合规合理合法的。

三,在申请办理贷款时银行工作人员为什么会问工作的职业和收入?这也是非常关键的

很多人对在银行贷款提供个人和家庭征信已经习惯了,毕竟只要有逾期记录、有个人不良贷款和信用卡不良记录,那么,银行工作人员为什么那么喜欢问别人的职业和收入呢?

这是银行贷款的性质决定的,毕竟银行是一个明确的“嫌贫爱富“的职业,银行的贷款是要偿还的,这与财政资金完全不同。

银行无论是贷款还是信用卡,都对职业有明显的偏好。你可以说是职业歧视,但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正常情况下,银行在贷款考核中比较倾向于稳定性较强的职业如公务员、教师、医生、世界500强员工、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等职业人士,而对另一些职业则并不太受欢迎的职业,如建筑、煤矿、司机、高空作业者和空姐等高危职业人士,房产中介人员,销售人员、自由职业和一些特殊职业,实际上用意只有一个,即是否有稳定的收入作为银行贷款的还款来源?

有的人可能以为,购房贷款是以所购买的住房为抵押物、抵押贷款是以抵押物、担保贷款则是以担保物为重要的还款来源,为什么还要考虑职业收入的稳定性呢?

这里有两个原因:

一是银行贷款和信用卡透支都是以的资金来源作为第一还款来源,抵押物和担保人只是作为第二还款来源,而银行更重视第一还款来源。监管部门也要求银行贷款必须重视并以第一还款来源为主。

二是银行第一还款来源不是能够覆盖还款金额就可以,而是每个月的收入要在每个月还款金额的两倍以上。

基于以上两种情形,银行工作人员在面对有贷款需求的个人时,肯定是对职业和收入来源感兴趣,这是正常的。作为贷款申请人,当然应该如实相告。(麒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