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未來的不確定性,當人們處在十字路口時,不知道風吹到哪裏,雲層覆蓋在哪裏,平坦的道路或荊棘在哪裏;當人們迷茫,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人們就會陷入焦慮和困惑,自古以來就是這樣,所以有楊朱在十字路口哭泣,阮籍也從貧困中走了回來。

人類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未來的不確定性,當人們處在十字路口時,不知道風吹到哪裏,雲層覆蓋在哪裏,平坦的道路或荊棘在哪裏;當人們迷茫,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人們就會陷入焦慮和困惑,自古以來就是這樣,所以有楊朱在十字路口哭泣,阮籍也從貧困中走了回來。

哲學家的任務是在複雜的不確定性中爲我們做出選擇,因爲哲學可以給人們帶來智慧。

在道教哲學家老子看來,宇宙中的生命是不確定的,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道”,人與天道是宇宙萬物的普遍規律,“人隨地,地隨天,天隨道,道隨自然”,因此,人生的選擇應遵循“道法自然”的規律。

“道”的提出可能是偶然的,老子很可能在十字路口看到了未來的不確定性,提出了“道”的哲學,因爲甲骨文中的“道”字是一個處於十字路口的人的形象,東方還是西方?南方還是北方?這是一個選擇的問題。

當生活中有太多的選擇時,我們很難做出決定,這也是人類焦慮的根源,在哲學的十字路口,老子認識到“道”是模糊的、不確定的,因此,老子說:“道可以是道,這不是道;名字可以命名,但不是,”,道是混沌的,不能說也不能掌握,這是對老子經驗人生的純粹抽象概括——十字路口的不確定性被抽象成宇宙和生命的一般規律,不能說。

在複雜生活的十字路口,我們應該如何選擇?

老子說,一切都要建立在“道法自然”的基礎上“自然”是我們人生選擇的方向。

當我們在一個奇怪的十字路口,我們應該去哪裏?根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陰陽五行學說,陽在東方屬於左,陰在西方屬於右,南北也是如此,因此,向東或向南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但人生不僅是一個行走方向的問題,更是一個價值觀和人生選擇的問題,道家智慧將如何引導我們的人生選擇?

根據老子“不爲”、“守柔”、“不爭”的總原則,我們應該選擇柔後之方。

當你需要在剛性和柔性之間進行選擇時,選擇柔軟的。

老子用舌頭和牙齒給我們做了一個奇妙的比喻,牙齒硬的時候,先死;舌頭軟,就長久,軟的東西其實是最強的,所謂“鍊鋼一百次,變成手指頭上的軟鋼,是什麼意思?”。

在老子看來,軟的東西總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軟的人總是得到第一次機會,像韓信這樣的大丈夫,可以選擇忍受流氓挑釁下褲襠的屈辱,如果韓信用劍站起來,他可能已經被打死了,威武的淮陰侯爵在哪裏,因此,老子懇切地告誡我們:“弱者勝於強者”,“強者不死”。

當必須在兩者之間作出選擇時,選擇是無可爭辯的,老子說:“人只有不與人鬥,才能鬥,”,當你淡泊名利的時候,你就不想不屑於與別人爭權奪利,如果你對別人沒有威脅,自然沒有人會把你當作競爭對手來防範和壓制,你可以隱藏你的才華,積累力量,當時機成熟時,絕地武士會反擊,偉大的事情就可以實現。

在老子“柔”的哲學基礎上,我們在面對優先的時候很容易做出選擇,老子把“侯”作爲人生的大智慧和座右銘,他說:“我有三寶,我抱着他們保護他們,一是善良,二是節儉,三是不敢做世界第一”,只有“不敢做世界第一”,才能保住自己,第一隻已經被殺了,因爲長矛射中了第一隻鳥;站在森林裏的樹先被風吹倒了,因爲“林中的木頭很美,風會把它摧毀”。

在進退問題上,選擇退卻,因爲“天道是功成名就”,老子的哲學充滿了高超的辯證智慧,老子指出,凡事都有它的對立面,有硬度,就有柔軟;有不幸,就有幸福;有進步,就有後退;事物總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如果幸運會變成不幸;如果成功會導致失敗;如果自滿會導致災難。

當你處於人生的巔峯,向前看就是在走下坡路,因此,當我們在生活中取得成功時,我們應該向范蠡學習,帶着西施去五湖四海划船;我們應該學習張良在事業有成的時候退休後的生活,這樣我們才能過上悠閒無憂無慮的生活。

總之,人生道路上的選擇是多方面的,但如果我們能遵守老子“不爭”、“不爲”、“柔”三大原則,我們就可以選擇在凡事中淡泊,在紛繁複雜的世事中淡泊,在人性的衝突中以柔戰勝強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