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醫學指導專家: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兼治未病中心學術帶頭人、中藥學教授、主任醫師 彭康

炎熱的天氣,總是讓人備受煎熬

再過兩天就是大暑了

預示着一年最熱的時候即將開始

大暑,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大者,乃炎熱之極也”

相對小暑,大暑將更加炎熱

因此,在大暑期間

養生重點毋庸置疑——清熱解暑

大暑來了,警惕被“熱倒”

暑乃夏季的主氣,暑爲火熱之氣所化,在這個時候很容易中暑,暑氣太過,傷人致病,則爲暑邪。

暑邪致病,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發生於夏至以後,立秋之前,而在大暑時節更是易見。故《素問·熱論》說:“先夏至日者爲病溫,後夏至日者爲病暑。”

暑邪致病,有傷暑和中暑之別。起病緩,病情輕者爲“傷暑”;發病急,病情重者,爲“中暑”。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會引發苦夏、疰夏、中暑等病。

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中老年人,特別對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或有過小中風的老年人,由於室內與室外氣溫相差太大,忽冷忽熱使腦部血管反覆舒縮,就可能引發“熱中風”。

預防中暑要牢記

在室外工作和外出時,備好防暑藥品,如藿香正氣、十滴水、仁丹等。

空調溫度不要開得過低,避免室內外溫差太大防止中暑。

日常生活中綠豆、冬瓜、苦瓜、西瓜都是很好的清熱解暑佳品。

在大暑這段全年最熱的時間裏

人們對於高溫比較難以招架

最容易出現的情況就是中暑

因此,大暑時節的養生重點

就應該放在清熱解暑上

推薦幾味清熱解暑的中藥

01

荷葉:清香升散、消暑利溼

荷葉爲睡蓮科草本植物蓮的葉片。味苦、辛、微澀,性涼。歸心、肝、脾經。本品清香升散,具有消暑利溼,健脾昇陽,散瘀止血的功效。用於暑熱煩渴,頭痛眩暈,水腫,食少腹脹,瀉痢等。

本品可作爲煎湯,泡茶,煮粥、飯用。煎湯或泡茶飲,每日5-10克(鮮品15-30克),煮水。

推薦用法>>>

①荷葉綠豆粥,荷葉10克、綠豆50克,荷葉用紗布包好,同綠豆熬粥。

②荷葉蓮子茶:荷葉10克、蓮子10克,煮水代茶飲。

02

薄荷:青氣芳香、發散風熱

薄荷爲脣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及同屬植物家薄荷的莖葉。全株青氣芳香,食之清爽可口。味辛,性涼。歸肺、肝經。具有發散風熱,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鬱和止癢等功效,適用於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無汗、風火赤眼、風疹、皮膚髮癢、胸脅痛及瘰癧等症。

本品芳香闢穢,兼能化溼和中,用治夏冷感受暑溼穢濁之氣,脘腹脹痛、嘔吐腹瀉,常與香薷、厚朴、金銀花同用。

推薦用法>>>

薄荷是藥食兩用之品,鮮用可榨汁服。

在食用上,薄荷既可作爲調味劑,又可作香料,還可配酒、沖茶等。

作爲食品添加劑使用的糖果、糕點主要有清涼薄荷糕、薄荷糖、棕子糖、口香糖、潤喉糖等;用薄荷的酒類、飲料主要有薄荷酒、薄荷茶、薄荷露、薄荷清涼飲等。

本品單用,每日3-6克,煎水服。

03

佩蘭:內服外用,清暑闢穢

佩蘭爲菊科植物佩蘭的莖葉。味辛,性平。入脾、胃經。具有清暑,闢穢,化溼的功效。治感受暑溼,寒熱頭痛,溼邪內蘊,脘痞不飢,口中甜膩、多涎、口氣腐臭等,常配合藿香、厚朴、荷葉同用。全草含揮發油1.5~2%,油中含聚傘花素、乙酸橙花醇酯和5-甲基麝香草醚,前兩者對流感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本品內服,每日6-10克,鮮品可用15-20克,煎湯服用。

推薦用法>>>

①夏季防暑:佩蘭10克,洗淨切碎,衝入開水泡10分鐘,有解暑避濁、化溼和中的功效。適用於流行性感冒、頭痛鼻塞、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症。

②用於疰夏(疰夏主要表現爲夏季長期發熱、食慾不振、消瘦、口渴、皮膚乾燥等,以小兒多見。):取西瓜翠衣(西瓜青皮)15克,烏梅、藿香、佩蘭各10克,加水煎湯,可加冰糖少許,代茶飲用。

③佩蘭汁:治夏天蚊蟲叮咬,用佩蘭葉搓出水後搽於被咬處,可立止蚊蟲叮咬之瘙癢,如加配藿香泡酒外搽則療效更佳。

④中藥香囊:將佩蘭放入香囊內佩帶,具有芳香化濁闢穢的功效,可以預防多種呼吸道疾病。

文/健康參考全媒體記者 殷鑫

通訊員/彭逢美 朱欽文 李凱欣

編輯/黃旭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