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烏克蘭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訪華期間,與中國簽署了《中烏友好合作條約》,在這項條約中,我們承諾:如果烏克蘭未來遭遇核威脅,我們將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這一消息激起千層浪,迅速在網上引起人們的討論,我們爲什麼要對烏克蘭做出這樣的承諾?這一承諾是否意味着我們將向烏克蘭提供所謂的“覈保護傘”?這背後的意圖是什麼?今天,我們來談談這個問題。

2013年12月,烏克蘭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訪華期間,與中國簽署了《中烏友好合作條約》,在這項條約中,我們承諾:如果烏克蘭未來遭遇核威脅,我們將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這一消息激起千層浪,迅速在網上引起人們的討論,我們爲什麼要對烏克蘭做出這樣的承諾?這一承諾是否意味着我們將向烏克蘭提供所謂的“覈保護傘”?這背後的意圖是什麼?今天,我們來談談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都知道烏克蘭是蘇聯的一個重要成員,在許多蘇聯國家,烏克蘭相當於“二哥”,資歷很高——當然,俄羅斯是第一位,烏克蘭曾經是世界上第二古老的國家,也是一個核大國,然而,當蘇聯解體時,俄羅斯和美國都認爲俄羅斯應該是蘇聯核武庫的唯一繼承者,面對美俄的磨礪,烏克蘭(以及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決定通過《核不擴散條約》(NPT)並拆除核武器,作爲回報,烏克蘭等國收穫了大量美元和一些援助項目。

這是烏克蘭放棄核武器的無奈之舉,從當時烏克蘭的局勢來看,即使美俄沒有這麼多要求,以他們的經濟實力維持這麼多核武器也是非常困難的,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歷史上做了一個可怕的噩夢,那就是切爾諾貝利核泄漏,烏克蘭放棄核武器的另一個原因是從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即五個合法核大國那裏獲得了“安全保障”,這個安全保證有兩層含義,第一,五個常任理事國保證不會對烏克蘭使用核武器,第二,如果烏克蘭未來遭受核攻擊,它將提供保護。

許多網民將這一安全保證的含義解讀爲全國人大向烏克蘭提供覈保護傘的承諾,如果烏克蘭遭到核襲擊,全國人大將進行報復,事實上,這種理解是有偏見的,武昌承諾提供安全保護,但這種保護不一定是核反擊,也可能是常規反擊,視情況而定。

理解了這一含義後,我們會發現,我們在《中烏友好合作條約》中作出的安全保障並不是一個新舉措,而是對過去承諾的重申,此外,不僅是我們的家庭向烏克蘭作出了這樣的承諾,其他四個國家也參與了這一承諾,因此,我們沒有必要過度解釋這件事。

然而,無論如何,重申並非沒有理由,當時一定爲促進中烏關係發揮了積極作用,當時,烏克蘭總統是亞努科維奇,亞努科維奇是一個“親俄派”,曾因“叛國罪”被烏克蘭政府判處13年監禁,俄羅斯辭職是烏克蘭關係的一個重要轉折點,2014年2月,親俄羅斯的亞努科維奇被“親歐派”趕下臺,俄烏關係急轉直下,克里米亞危機爆發,俄羅斯改變了先前的立場,以強烈的意願奪回克里米亞。

就在亞努科維奇倒臺和克里米亞危機發生前幾個月,我們重申了對烏克蘭的安全保障,你爲什麼這麼做?有人說是爲了支持俄羅斯,有人說是爲了強調我國作爲大國的核運載能力,也有人說是爲了與烏克蘭在經濟、軍事等領域開展更深入的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