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青雲攝

馬青雲攝

2月10日晚,電視連續劇《奮鬥的旋律》在央視首播,這部電視連續劇講述了中國企業如何在科技上奮進的故事,這樣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故事,講述的是電視連續劇的跌宕起伏,超出了觀衆的預期,原來,正能量、主旋律的電視劇也能如此好看。

對於掙扎的旋律,它顯然採用了雙線敘事手法,第一個故事的第一個敘事線索是三個留學生在國外學習的“潮流能量”,他們有爭議的成功受到了一家海外公司的重視,他們試圖以高薪聘請他們,但目的是把他們的技術當成自己的技術。

第二條敘事線索是,我國某企業由於沒有掌握核心技術,遇到外企臨時技術變更,不得不另闢蹊徑,可以說,核心技術的創新和自我完善的理念在這種敘事線索中不可避免地贏得了廣大觀衆的情感認同,對於這部電視劇來說,有必要以核心技術作爲真實的敘事情感線。

《奮進的旋律》之所以好看,主要是因爲它的敘事情感,贏得了觀衆的情感認同,在第一次播出的劇情中,通過情節模式,向觀衆傳達了兩種情感態度,一是高端留學知識分子要把自己的技術帶回祖國,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在劇情中,主人公面對外企高薪的誘惑毅然回國,他具有鄧家先等科學前輩的精神。

顯然,這段年輕人的敘事路線,熱愛祖國,自強不息的科技態度,不僅呈現出主旋律和正能量的要求,也符合當下觀衆的情感認知,我們都希望國家強大,科技水平日新月異,我們的科研工作者可以把自己的成果帶回祖國,爲現代化建設作出核心貢獻。

在企業這條主線上,如果沒有核心技術,就會被別人控制,這樣的情節模式必然會得到觀衆的認可,因爲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越來越清楚,只有掌握真正的核心技術,才能實現長遠發展,在奮進的旋律中,中國企業只有在合作伙伴突變之後,才能儘快找到新的技術支持,遺憾的是,我們必須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這種‘故事激勵’讓觀衆更期待雙線敘事中的人物與企業能夠儘快見面,科技工作者的‘潮流能量’技術能儘快在我國企業中閃耀,”《奮進的旋律》不僅具有較高的敘事意境,而且在技術性上也非常清晰,在劇本層面,它知道觀衆的情感期待是什麼,因此,在第一次播出的劇情中,會有一條雙繩,主角們在其中擦過機場的屏幕。

這一擦肩而過,也爲後續合作做了鋪墊,一是決心帶着技術回國,二是因爲技術問題尋找新的合作公司,雙方的合作正在進行中,企業與人才的共同繁榮成爲觀衆的劇情期待,其實,整部戲最大的情感渲染就是國家科技的自力更生。

除了劇本,民族科技自力更生的情感意識最受老演員的推動,劇中,張鳳儀、楊立新、李雪健、張光北等衆多老演員都在劇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些老人物,用尊嚴融入人物情節,把自己的人物塑造成真正的精神楷模,這是普通電視劇所沒有的氣質,而當一部電視劇,每個人都充滿了活力,整個電視劇也帶着高昂的情感。

這些老演員的特點是對錶演充滿激情,而且是由內而外的,與我們的許多流星相比,像死魚一樣行動通常是沒有生命的,這些老演員顯然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在他們眼裏,他們的眼睛裏透着光芒,在他們的臺詞表演中透着戰鬥精神,他們對國家的責任感,這樣的情感傳遞,讓《奮鬥的旋律》確實保持了“奮進”的風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