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歷史上,經歷過數十個王朝,前前後後有幾百位帝王,而在他們裏面真正的草根起家的真的很少,畢竟不是每一個普通百姓都有如此大的志向的,所以歷史上的大多數皇帝要麼是出生世家大族,要麼是手握兵權,稍微差一點點的也是土豪級別。

但是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有兩位皇帝卻非常的特別。他們都出身草根,從平民做到了皇帝這個位置,非常不容易。他們兩個一個是沛縣的亭長,一個喫喝嫖賭的小混混,也就是後來的漢高祖劉邦。另一位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和尚皇帝朱元璋。

這兩位也算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不拼家底的創業者,最終靠着自己的努力成爲漢朝和明朝政治集團的扛把子和領頭大哥。但是這兩個人的性格卻是有很大的不同,而且體現得十分的明確,特別是在處理事情的方式上面可以說有着天壤之別。

雖然這兩個人吧,跟着他們創業都普遍地沒有什麼好下場。基本上開國功臣,都被他們倆殺光了。但是對於這件事情,他們還是有着很多不同的。就比如說:劉邦能放過張良,而朱元璋卻不肯放過劉伯溫。同時開國的謀臣,爲何君主對待他們的結局卻截然不同呢?

劉邦雖然窮,但好歹還能混個泗水亭長,還算是個小吏。除此之外,劉邦經常帶着兄弟朋友到處蹭喫蹭喝,基本上還沒有餓着過,在窮困的時候,呂公還把呂雉嫁給了一窮二白的劉邦,可見劉邦纔出身比朱元璋好上不少。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極爲深遠,劉邦或許生活貧苦,但家庭健全,這使得劉邦的心智不至於那麼極端。我們再反觀朱元璋,不僅家庭條件極端貧困,父母兄弟還相繼去世。要論最悲催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如果說他排在第二,估計沒有人敢說排第一。朱元璋十七歲的時候,由於大饑荒,父母相繼餓死,而朱元璋兄弟幾人連給父母安葬的地方都沒有。

而朱元璋本人曾經流離失所,要過飯、當過和尚,全天下的苦楚他幾乎全部嚐了個遍,一方面這些痛苦的經歷讓朱元璋的內心變得極其強大,另一方面,也讓朱元璋的性格變得多疑且極端。

劉邦基本做到知人善任,在成就大業後對待功臣也算不薄。朱元璋則將其暴虐之心隱藏的很深,在統一之前,朱元璋很擅於收買人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而在立國之後,朱元璋便開始大肆殺戮功臣。

而張良非常瞭解劉邦,對“狡兔死,走狗烹”理解得極其深刻。在國家安定之時,張良就退居幕後,儘量遠離權力中心。而劉伯溫在朱元璋即位後並沒有即刻退隱歸鄉,而是繼續活躍在政治舞臺上,由於劉伯溫的特立獨行,將李善長、胡惟庸等人一併得罪。就算劉伯溫退隱還鄉,也無法安度晚年。

所以劉邦對於遠離朝堂的張良就多了一份寬容,畢竟還是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兄弟嘛。只要不威脅到自己,就一切都好商量。而朱元璋不同,朱元璋的忌憚之心太重,而劉伯溫的本事又太高,他是不允許這種人存在的,於是劉伯溫無法得以善終。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