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教育是百年樹人,離不開長期堅持;那麼讓綠水長流,則離不開用心呵護。2017年,市河東新區建立起新區、街道辦、社區三級河長制體系。近日,市河東新區啓動首批民間河長聘任及巡河工作,引領公衆參與環境保護行動。目前,已有5名民間河長受聘上崗,積極參與河流治理及保護。

作爲此次首批聘任的民間河長,在完成前期的業務培訓之後,祁紹華正式上崗,開始了他的河長巡河工作。“從永興下來那個街口,到仁裏場,涪江河邊,這一段都是我的管轄範圍。”聯盟河河東新區段民間河長祁紹華說道,看到河邊有隨意亂丟的垃圾,祁紹華主動上前清理垃圾,並向周邊市民宣傳河道保護知識。同時,檢查河道周邊是否有違建、違釣、違規停放共享單車的現象。

像祁紹華這樣的民間河長,在河東新區有5位,主要由退休幹部、老黨員、復原軍人等組成。作爲對行政河長的有效補充,他們主要對河道進行民間性管理,工作職能是監督河流治理效果,宣傳環境保護,調動民間力量參與等,通過發揮基層治理者“千里眼、順風耳”作用,協助開展河長制工作,共同推動河道監管治理,爲河東新區水環境治理繫上“雙保險”。

河東新區慈音街道辦事處辦事處主任、聯盟河慈音段鄉級行政河長 呂雪蓮表示:“民間河長從羣衆中來,又到羣衆中去。我們有熟悉環境與民情的優勢,能夠真正做到‘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搭建起我們政府與羣衆溝通的橋樑,從而更好地保護河流的水生態。”

市河東新區共有2條河流,其中涪江長度約15.4km,聯盟河長度約8.4km。2017年起,河東新區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建立新區、街道辦、社區三級河長制體系,縣級河長5名,鄉級河長8名,村級河長25名。今年,市河東新區在全市範圍內率先創立“民間河長+行政河長”模式,聘用5名民間河長,建立起了新的聯動機制,真正做到守河有責、守河擔責、守河盡責。

“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我們河湖管理,全速打造省級河湖管理保護示範縣區。”河東新區發展改革局副局長、新區河長辦副主任王鵬說道。

此外,河東新區狠抓入河排污口監測、審批及監管工作,控制面源污染。在全區全面關停畜禽養殖,實施農村衛生廁所改造。積極開展溼地修復與保護。在聯盟河河東新區段和船山區段2個重要交界處建設了溼地淨化區,並對河道進行底泥清淤。進一步加強發改、行政執法、生態環境、公安等部門聯動,強化與船山上下游、左右岸的聯防聯控。以涪江、聯盟河沿線的水系治理、五彩繽紛路北延景觀帶、水寨門防洪堤、東湖引水入城等省、市、區重點項目爲重要抓手,以重點項目推動河湖保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