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藏在都市裏的“鄉下房子”,105㎡三室兩廳,混搭田園風,超高級!

推開家門,竹林又高又密;不遠處,粉籽花、菊花、鳶尾花、黃花一片片鋪開;清涼的泉水在腳邊潺潺流動......

這個叫吳市的重慶小鎮,

就是設計師程程心中對家住深刻的記憶,

經過多年在頭腦中不斷的發酵,

這些片段終究在設計自己家的時候一擁而上!

從達芬奇到倫勃朗,程程對待這個世界的態度也在變化,這一次,在自己家的設計中她要感受最純粹的生命脈動,作出回憶與現實的平行線。

4口之家,105㎡的小三室,

她會設計成什麼樣呢?

原本的平面圖

原本的戶型也算方正,但雖是南北朝向,但各房間之間通道狹窄,沒有關聯性,直通屋頂的露臺也沒有被良好的利用;公共空間無法滿足孩子們的日常活動所需。

調整後的平面圖

因爲是自己家的設計,沒有任何負擔,便想要回歸最初的質樸:

1. 公區以陽光房爲中心,將客廳與臥室對調,更改動線,擴大公區面積。

2. 廚房從原本的位置挪到餐廳區域,改爲開放式廚房,原本的地方改爲儲藏間。

3. 減少設計技巧,順應原本的結構方向調整功能讓空間最符合日常使用。

4. 用最質樸的材料,不要無用的裝飾品,擴大留白,給未來生活更多的想象空間。

調整後的空間客餐廳長方形的格局,也讓讓公區的十字動線成爲空間內的最長線軸。1.5m的尺度也讓這裏踢球、運動綽綽有餘,成爲了兩個孩子最愛的活動區域。

入戶花園

在滿足室內基本功能的條件下,保留了入戶花園。有花花草草和斑駁的陽光,就像小時候記憶中門前的小樹林一般貼近自然,隔絕“現實”。

入戶處的物品充分展現着一家人的日常,便攜可取的運動器材、出門買菜的小推車、一天天攢起來的塑料袋,都有着各自的位置,井井有條,毫不凌亂。

日落時分,燈光與自然光交替,入戶花園始終爲一家人隔絕城市,指引溫暖。

視聽區

視聽區就是原來的臥室的位置,現在是大家最愛湊在一起的多功能區。弟弟在地毯上玩遊戲、哥哥在沙發上看書,媽媽在追劇;一家人相處的溫暖抵消了相互影響的喧囂,足夠的面積也互不影響。

試聽區沒有多餘的佈置,滿牆的書架放着全家人的書籍和多年淘來的寶貝,從貴州苗寨揹回來的牛頭骨、泰國的織布、法國拉姆雷特修道院的麥穗......看似簡單,卻都充滿了故事。

書籍多是哲學、藝術、文學、建築類的,不爲風雅,只爲撬開好奇的世界;相比不擅長看書的程程,這裏卻是兩個孩子常來的地方,哥哥尤其愛看書,現在弟弟也從小就知道搭着牆邊的小梯子選書,真是讓人欣慰。

餐廚區

調整廚房後,變成了餐廚一體的開放式廚房,旁邊生活陽臺採光極好,透過午後陽光,整個餐廳都覆蓋在斑駁的陽光之下。

原木色的餐桌、條凳,藍灰色的餐椅,看似淡雅的空間因爲鮮豔的紅色吊燈而變得鮮活起來。

側面白色的餐邊櫃主要服務於餐廳,放置了各種餐具、工具及生活用紙,櫃門防止落灰、層板方便拿取。

廚房是單眼皮(程程老公)的地界,他可是一個拒絕不方便、半點不將就的人!“順手好用、方便清潔、儲物合理”是他對廚房的三大要求。

曾經有人覺得廚房在餐廳會有油煙,這種擔心大可不必;當在飯點的時候,那些味道只會是勾起你肚子裏饞蟲的飯香,纔不是油煙!

廚房的一角,還有一個單獨設置的敞開式櫃子,這就是時常需要的佐料、不進入冰箱的蔬菜們的落腳點,整齊又簡單好取。

陽光房

陽光房是一家人最喜歡的地方,用原來的露臺改出來的,一間不大的居所,因爲陽光變得活躍並充滿了生命力。

爲了保留對大自然的充分想象力,依舊選擇了用實木框架搭建。爲了避開不太友好的價格,親自動手從市場選了十幾根杉木,玻璃也是找廠家定製的;雖然辛苦,但最終達到了想要的樣子。

市場上的杉木分柳杉和真杉,搭房子要選真杉哦~

傾斜的屋頂不會積水,每次下雨都會被沖刷的格外乾淨、清透。頭頂的樑柱除了承重,也是晾曬植物、懸掛氛圍手工的好地方,現在就掛着去年中秋節的親子手作燈籠。

露臺一共有9㎡左右,一分爲二,一半是室內陽光房,一般是花園和魚塘。

扦插的繡球、怕冷的心葉榕、喜陰的千葉蘭都在花園裏茁壯成長。

靠牆邊是直通屋頂的樓梯,在無形中分擔了到達屋頂的高度,消減上長樓梯去屋頂的心理障礙;也給魚兒提供了一絲陰涼。

魚池與室內窗戶開啓的高度正好是觀魚賞景的最佳角度,一轉頭,就能看到魚兒嬉戲的場景。

多數人有了露臺都會考慮做成陽光房,但在潮溼悶熱的地區,一定要提前規劃;避免成爲災難。這次的陽光房地臺抬高了900mm,分別從側面和頂面做了2個1.65X2.48m的儲物櫃子,行李箱、地毯、畫框,甚至孩子們的玩具都放置的綽綽有餘。

藝術源於生活,也是生活願景的體現,孩子們不在的時候,這裏就是程程的畫室,用筆尖和色彩記錄生命綻放的樣子;畫中的每一筆都是一家人成長、生活的痕跡。

露臺與屋內之間,一側是壁爐,一側特意懸空隔了現澆板,避免魚池漏水;結果剛好成了堆放柴火的空間,方便拿取、毫不含糊。

因爲抬高後的屋頂高於室內屋頂,夏季熱空氣會沿着屋頂向上,最後被兩側的百葉窗排除屋外,促進了空氣流通,也不會增加空調的負擔。

冬季的時候,大面積的low-E玻璃隔絕性極佳,配合大壁爐完美解決室內的保暖問題;就連壁爐旁邊的鋼製踏步也是冬暖夏涼的,格外奇妙。

有時候,也會用壁爐烤點土豆、紅薯什麼的,看着孩子們爭先恐後的喫着,莫名多了一種野餐般的感受。

2017年,程程去到芬蘭建築師阿爾託故居,屋內的壁爐與臺階的關係如出一轍,甚至也掛了同樣的考爾德雕塑縮小版!這樣隔空對話般的巧合真是太有趣了!

主臥

程程希望她家臥室是一個可以做夢的地方,最好除了牀一無所有...

所以變成了現在的樣子,白色的牆、白色的地,白色的櫃子,像天堂,也像美國詩人艾米莉·狄金森的那首《我從未見過荒野》。

在洗漱臺的一側,打了厚度只有130mm的凹槽,用作梳妝檯;收納力極強,又方便不佔地方。對於現在擺脫了繁複保養、化妝步驟的程程再適合不過了。

不用時拉攏布簾,就像不存在一樣,臥室又恢復了白茫茫的世界。

這裏有一個臥室收納的重點哦,衣櫃的內部,設置了拉籃,容量大又方便拿取。

臥室的牀頭,應該是這歌空間裏最色彩斑斕的地方了,這些畫像是程程學倫勃朗畫自己的自畫像,皮相很熟悉,但靈魂又是怎樣的呢?

衛生間

衛生間隨處可見花花草草,讓清晨開始就是生機勃勃的一天,鏡子旁貼着愛的人和喜歡的句子,讓欣喜互相傳遞。

衛生間也是簡簡單單的白色,做了階梯式的乾溼分離,淋浴區深度適合的凹槽裏,整齊放着日常的洗浴用品,熱愛生活的家裏,一切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屋頂花園

頂層花園也是程程最在意的地方,從光禿禿經歷了2年終於成爲現在的樣子,也通過自身實踐終於get了“花園的種植與需求”。

從如何種活到如何種好,從學習修剪、抹芽、打頂到佈置動線、功能;最終用鋼架結構打造空間,塑造了陰陽面不同形態的樣子。

金銀花和大牽牛逐漸爬上了屋頂,花園也開始利用起來。烤肉、乘涼、觀察動植物... 孩子們也有了新的樂趣。

春天的時候,花叢中鳥兒們依偎着長大,孩子們種的蘋果也長出了新芽,花園讓生活充斥了各種突然的驚喜。

程程家的花園不像雜誌上那麼精緻、完美,但卻佈滿了生活的氣息和不斷破土而出的生命力;這也是她最在意的花園的樣子。

畫也好,物也罷,都不是因爲它們本身,而是他們背後,與生活、與自己有關的故事。

人與物,簡單又沒有負擔,彼此關照,只爲享受當下最美的時光。

這,就是生活最原本的樣子!

房屋信息:

項目地址:重慶

套內面積:105m²

設計時間:2017年初

設計機構&設計師:朵墨設計 老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