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科幻大片中,有這麼一個設定讓人覺得有趣!就是在太空中發出聲音,別人是無法聽見的,這樣的說法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聲音缺少了氣體這一傳播媒介,在太空這一真空地帶也只能胎死腹中,有趣的是,這樣的靜默環境中,宇航員卻並不無聊,尤其在飛船這樣一個狹窄的空間內,至於爲什麼?因爲這裏每時每刻都會有大量窘事正在發生。

對於涉及航天器的科學家而言,如何設計航天器的推動裝置,設計出一個完美可行的飛天方案,這是重中之重,但如何設計宇航員的活動空間,解決人們喫喝拉撒睡的問題,這也是不容無視的重頭戲,可以說科學家最頭疼的部分不是技術層面的問題,而是宇航員的飲食起居。

暢銷書作家瑪麗羅奇有一本書特別的有意思,這本書的名字叫《打包去火星:太空生活背後的古怪科學》,這本書中關於宇航員在太空中遇到的麻煩一一進行了羅列,並且明確告訴了我們一個事實,對於航天科學家而言,宇航員是最頭癢的一部分。

這個結論並非無的放矢,我們人類想要維持生存,就要喫喝拉撒睡,每一個環節都涉及到很多技術層面的問題,都需要科研人員夜以繼日的攻克難關,這些問題由於牽扯到飛船的方方面面,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科學家半點也馬虎不得,畢竟飛船在太空中出事故的概率屢見不鮮,避免人間慘劇的發生也是科學家的責任。

現在的國際空間站便在宇航員上廁所這件事上下足了功夫,排泄物都是強制循環的,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撒什麼就喝什麼,當你感覺到自己有尿意時,不要着急,先把機器打開,當機器運轉時,你可以放心小便,一瀉千里了,然後最精彩的部分就來了,機器會處理掉你尿液中的鹽分,利用活性炭鎖住那些散發異味的有機分子,而剩下的液體就相當於宇航員茶餘飯後的下午茶,聽說這道飲品滋味清爽,是人們勞累之餘恢復元氣的絕佳飲品,大家好奇的話,大可去嘗試一下,也許我所料不錯,不過宇航員是死活不肯喝一口的。

現在的宇航員算是幸運的了,但在人類早期探索太空的歷程中,飛船都是沒有廁所的,比如阿波羅計劃的飛船,所有基本部件都用來對接和捕獲,根本沒法在裝一個廁所,要知道飛船每增加一克的重量都是在燒錢,既不能上廁所,又沒地方洗澡,宇航員往返月球與地球,十天半個月窩在那裏,飛船裏很快就瀰漫了一股難聞的異味,據說當時,飛船返回地球,順利掉進大海,在附近待命的潛水員游過來,打開艙門的一剎那,差點沒被燻暈過去!事後當事人形容:飛船像個會移動的公廁!

其實事實情況也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糟糕啦!還記得騰訊微博總編輯李方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們不能讓事情更好一點,就讓它有趣一點吧!”很多事情我們換個角度看待,就會美好很多,許多宇航員在回憶錄中便認爲尿在太空中其實是很美的,沒有臭氧層的遮擋,它能充分享受到太陽光的照射,這些速凍尿滴在陽光下,晶瑩剔透,珠圓玉潤,燁燁生輝,美得不像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