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節氣門處有機油痕跡是正常的、當然也得具體看是什麼樣的機器,比如所有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節氣門位置是必然存在機油痕跡的(渦輪增壓機的設計結構所導致必然的結果),而自然吸氣發動機會存在一部分節氣門位置有機油痕跡,而一部分則一點痕跡都不會有;這與節氣門設計位置有關係!

節氣門

先不談渦輪、自吸,先說節氣門處的機油、或進氣道內的機油是怎麼來的?其一是因爲曲軸箱通風系統的回排管路,簡單點說就是經過旋風分離器分離後的汽油蒸氣、會夾雜部分機油蒸汽(部分機油是這麼被燒掉的);而這些油氣,是回排到進氣歧管內、之後再次參與燃燒的!寫到這機油在進氣歧管內形成痕跡、是不是很正常?所以曲軸箱通風系統、回排油氣中含有的少量機油蒸汽,在進氣歧管內形成了機油痕跡,而日積月累、就會在進氣歧管內形成少量油泥!

進氣管路自然吸氣發動機節氣門處的機油

進氣歧管內的機油痕跡不可避免,無論渦輪增壓、亦或者是自然吸氣發動機,進氣歧管內或多、或少都會存在機油殘留;而對於自然吸氣發動機而言、節氣門處本不應該接觸機油,只不過由於部分自吸發動機節氣門的佈局位置導致了節氣門接觸到機油!

節氣門在歧管上方:先說一點、對於自然吸氣發動機而言,曲軸箱通風系統回排管路只有一條、這條管路與進氣歧管內部相通,因爲自然吸氣發動機進氣歧管內部恆爲負壓(渦輪增壓多一路),因爲負壓、所以可以持續保持一定的吸力(增壓機歧管起正壓後、曲軸箱通風分離的油氣就排不回去了,所以渦輪增壓發動機多了一條管路);因爲節氣門在歧管上方,所以機油蒸汽即便在歧管內液化、但因爲節氣門在上方(重力作用),所以液態機油就很難在節氣門處形成積累!

節氣門在歧管下方:這種結構設計、節氣門就容易出形成機油痕跡,曲軸箱通風回排的油氣中、部分機油蒸汽在歧管內液化,而液態機油在重力的作用下就留到了節氣門上,所以這就是個佈局問題;這就是爲什麼有些自吸發動機節氣門始終乾乾淨淨,而有些卻常年佈滿油泥的原因!

渦輪增壓機器,曲軸箱通風示意圖渦輪增壓發動機節氣門處的機油

如果說節氣門在歧管上方的自吸機器、節氣門處很難沾上機油,那麼渦輪增壓機、無論節氣門佈置在何處,節氣門都躲不開機油;渦輪增壓發動機曲軸箱通風回排管路有兩條,一條在歧管內(與自吸一樣)、另一條在歧管外(如上圖所示);自然吸氣發動機歧管內壓力永遠爲負、所以一條迴路就夠用,而渦輪增壓發動機一旦起正壓,進氣歧管內的壓力爲正壓、所以這時歧管內那條迴路就失去作用了,所以只能利用歧管外那條迴路回排油氣,只不過如此一來、油氣必然會接觸節氣門,久而久之機油就會在節氣門處堆積!

渦輪增壓器

所以渦輪增壓發動機在使用一段時間後,節氣門處必然有機油的痕跡;而如果是增壓、節氣門還佈置在進氣歧管下方,那麼節氣門處就更容易積累機油,而這些機油、與空氣中的雜質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些油泥,也可以理解成類積碳物質,一般而言節氣門積碳並不是指那些在高溫下形成的積碳,大部分就是這些油泥堆積物;總而言之對於渦輪增壓發動機而言節氣門、進氣道比自然吸氣更容易髒,所以增壓車可以選擇定期清洗!

渦輪增壓器中間體漏油

渦輪增壓器的中間體、在一些狀況下是會出現漏油的;漏出的油自然也會經過節氣門、進氣道,而中間體爲什麼會漏油呢?實際上就是因爲車輛在低溫冷啓後、中間體壓力極大,平均能達到3、4個大氣壓,如果此時原地怠速、那麼進氣歧管內依然是負壓,試想一下渦輪增壓器中間體內爲正壓、增壓器的背面爲負壓,而增壓器又是採用壓力密封(壓力如果過大、封不住),中間體內的機油很容易被高壓給擠出中間體(也叫機油被抽出),這部分從增壓器中間體內被壓出的機油、也會經過節氣門,甚至能到歧管之內;所以渦輪增壓車、儘量別原地怠速,當車子走起來時、渦輪背面壓力不至於太低,所以不容易漏油;而原地怠速時、渦輪背面壓力太低,太容易導致中間體漏油!

節氣門清洗

上文就是關於節氣門、歧管內有機油痕跡的原因,大部分其實都是在說渦輪增壓發動機;而實際上同樣如此,日常使用中幾乎所有渦輪增壓發動機在用過一段時間後,進氣管路、節氣門等處都是油乎乎的,這是正常的;畢竟這是由於結構設計所產生的問題,比如歧管內、歧管外各有一條曲軸箱油氣回排管路,所以節氣門處必然容易接觸機油;而冬季時增壓車原地怠速、也很容易導致中間體漏油(這是個常態化的狀況,幾乎沒有中間體不漏油的渦輪增壓發動機)!而自然吸氣發動機則好了許多、大部分節氣門是比較乾淨的,而那種節氣門佈置在歧管下方的機器、在使用一段時間後,節氣門處免不了堆積油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