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這部宮廷戲的經典之作,時看時新,每一個人物都值得反覆琢磨,其中,藍盈瑩將浣碧的角色詮釋得出彩,一言一行,盡顯人性的幽微之處。

因母親是罪臣,浣碧一直得不到名分,只能以丫環的身份示人。入宮以後,浣碧更加不甘,同樣是甄府的女兒,甄嬛縱享榮華尊貴,她卻要卑躬屈膝地做侍女,連庶出的地位都沒有,嫉妒無時無刻不在噬咬着她,也豢養了她無窮的野心,她渴望有一天能超越甄嬛,闖出一片天地來。

在姑姑講習宮中尊卑禮儀時,提及純元和宜修,浣碧沒忍住說到,“聽說皇后就是庶出”,一句話道出她的野心,她想要成爲貴妃,爭奪皇后的位置。在甄嬛得寵之後,流朱是歡天喜地的,浣碧卻面露不悅,處心積慮表現自己。開始時,四郎看在甄嬛的面子,還願誇她伶俐懂事,可到後來,她喧賓奪主,越發沒了規矩,四郎只一句俗氣,草草了事。

她的小心思,都被甄嬛收入眼底,不論浣碧心有多高,甄嬛是知道她幾斤幾兩的,就算做了妃嬪,不過是被人利用和算計,了結一生,她答應過父親,照看好浣碧,護她周全,於是,甄嬛做了兩件事,一是扶持安陵容得寵,二是給浣碧最好的錦繡綢緞,意在說明,甄嬛有的她也可以有,不必捲入宮廷的紛爭中。

但浣碧未能理解甄嬛的用心,還開始說安陵容的壞話,覺得她同樣沒身份沒背景,卻搶了自己的位置,之後她被曹貴人利用,恩將仇報,險些害慘了甄嬛。

甄嬛沒有處罰她,許諾以後會收她爲義妹,爲她尋個好人家,這讓浣碧收斂了許多,但內心的不甘,依然在伺機而動。

直到果郡王對甄嬛傾心,浣碧也“愛上”了果郡王。與其說愛上,倒不如說是尋得第二個目標。浣碧從小在甄嬛身邊長大,未曾讀過什麼詩書,她的世界只有那麼大,只要是甄嬛的東西,她都會覬覦。

比起果郡王這個人,她更想要的是那份尊榮,以及“飛上枝頭變鳳凰”的滿足感,她不懂果郡王的內心,也不介意做甄嬛的替身,只是不擇手段去得到,證明自己的實力。這樣的初衷,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會以悲劇收場。

成爲側福晉後,浣碧才體會到不被愛的痛苦,她又錯誤地以爲,這一切都是甄嬛造成的,讓帶有“熹貴妃安”的家書被夏刈看到,原是想要絆倒甄嬛,卻害死了自己的夫君。浣碧從來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一錯再錯,無法彌補。她的赴死,並非對王爺深情,而是爲自己的愚蠢買單,找不到存在的位置和價值。

浣碧沒有被真正愛過,甄嬛雖在浣碧出嫁時,賜予尊姓,準備嫁妝,但從未將她視爲甄家姐妹,浣碧手段卑劣,漏洞百出,甄嬛悉數看在眼裏,只是不屑於與她分辨,打心底是看不起她的,浣碧過世後,甄嬛的第一反應並非關心她,而是關心王爺的孩子,她們之間,哪有什麼姐妹情可言。

浣碧處心積慮地攀爬,卻缺乏智慧和謀略,爬得越高,摔得越慘,而她何嘗不是原生家庭的犧牲品,甄父明知給不了她名分,卻讓她出生,眼睜睜看她在夾縫中艱難求生,成爲自卑與自負的矛盾體,將利刃刺向他人,也刺向自己。

說到底,我們又何嘗不是浣碧,拼盡全力去達到目標,打破世俗的偏見,到頭來才發現,終究是逃不過命運,正如亦舒在《承歡記》裏所言:

自幼在匱乏中長大的女子,以爲多唸了幾本書,就可以與人平起平坐。可是人生是場接力賽,而非百米衝刺。能衝出原始階層的人太少,真正的阻力並非他人的低看,而是流淌在血液裏的敏感和脆弱。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要努力追尋想要的一切,即便那一天不會到來,也要在追逐的路上,看遍繁花似錦。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