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瑛

2019年4月,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委巡察組在河陰鎮開展巡察, 發現鎮黨委、政府存在文件簡報大幅增加等形式主義突出問題,及時向貴德縣紀委監委反饋。(7月19日 《中國紀檢監察》)

據報道,2016年至2018年,河陰鎮黨委、政府一年所發各類文件從255份增加到408份,簡報從73期增加到118期。如果你以爲河陰鎮的工作抓落實做得好,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其實,他們不少文件只是針對縣委下發的多份文件,鎮黨委選擇將文件套個文頭簡單一轉了之,沒有對上級精神深刻領會貫通,並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作出具體安排,工作只是體現在紙上留痕,製造工作做得多、做得實、做得好的假象,實際上基本沒有推動基層工作。

發文和開會,固然是推動工作的重要手段與方式,但凡事均有度,過猶不及。長期以來,“文山會海”之所以被人詬病,是因爲黨員幹部將太多的精力用於開會收文,真正抓落實的時間反而所剩無幾,很多工作並沒有因爲發文和開會而落地見效,反倒讓工作效率和效果打了折扣。

仔細想一想,一個基層鄉鎮黨委政府一年就發文件408份,除去週末節假日,每天鎮機關幹部處理文件的數目接近2份,這意味着該鎮機關幹部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撰文發文上,這對抓落實肯定是有害無益的。想一想,做任何一件簡單的事都要報送簡報,工作日晚上和週末加班處理文件更是常事,在這樣的情況下,鄉鎮幹部何來時間精力抓落實?怎麼能把工作做到羣衆的心坎上,讓羣衆滿意?

工作要抓落實,要讓羣衆滿意,需要黨員幹部俯下身子真抓實幹,需要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去解決,一個硬骨頭一個硬骨頭去啃,而不是發文件,如果僅僅以發文件就是抓落實,把發文件多就等同於工作做得好,做得實,做得多,你發文,我發文,就會陷入把政績比拼異化爲發文件比拼。

要防止基層鄉鎮把抓落實異化爲“發文”比拼,一方面要轉變基層鄉鎮領導幹部的觀念,讓他們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盡心竭力地去抓落實;另一方面,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基層督查考覈,多到基層第一線去看實績,少看材料報表。此外,各級黨組織要加強治理基層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移文山、填會海,讓鄉鎮幹部全心全意去抓落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