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雖然進入中國市場比較晚,但是它的市場佔有率和大衆接受度,已經超過我國的四大名玉任何一個品種了,或許是這種玉石水靈悠然色彩豔麗更適合現代人的審美吧。

任何一種玉石一旦市場開始走高,一些優化、作假等各種手段也會應聲而來,在市場分的一杯羹。這樣的貨品主要賣給兩種人:①貪圖便宜又不懂貨看着喜歡就買了;②愛慕虛榮買不起好貨還想充面子的人,當然也許還有的人買回去高價賣給朋友等。

下面我把一塊很差勁的石頭變成翡翠的過程與大家展示一下……

上圖就是翡翠的磚頭料子切出來手鐲坯子,所謂磚頭料是指一些透明度差、雜質多、有色有綠或無綠的翡翠原料其晶粒粗大,與普通雜石無異這樣的料子如果直接做成A貨手鐲,那是不會有人要的,必須經過技術處理。

上圖乃用特定濃度的強酸浸泡約一週的手鐲,因爲高腐蝕性後石頭質地會變的疏鬆,所以要用東西捆起來才能拿出來,看右上角掉落的一塊像極了石膏吧。

人工一個個上色,就是所謂的飄花、陽綠、春帶彩、福祿壽、豔紫等等各種高品質翡翠了,這個上色也需要熟練工,才能讓出來的成品顏色更自然。

把充分吸收好顏色並已乾透的“翡翠”坯子放入真空注膠桶中,倒入調製好的填充膠,打開機器在特定的壓力中三個小時,就完成了上色與填充。

在雲南和緬甸這樣小作坊很多,上圖可以看到取出來的手鐲顏色已經很美了,正常情況注膠後的翡翠最少要晾24小時,裏面的填充膠才能乾透.

乾透的手鐲用機器簡單打磨一下,就是上圖的樣子,B+C的翡翠就是這樣弄出來的,什麼冰種、色辣、起熒等等各位一些翡翠的好詞語隨便用。

拋光後的手鐲大多都是高冰狀態,顏色非常豔麗但是卻不自然。其實翡翠處理的有B、C、B+C,①B貨翡翠手鐲:光澤暗淡、軟弱無力,看着與A貨很像;②C貨翡翠鬆散、通透的結構,顏色死板漂浮,底色無黑無髒;③B+C處理過的翡翠往往通透性非常好,顏色也深入,但是細看有酸咬過的痕跡

天然的翡翠玉處理過的對比一下就是分明瞭了,一個十分自然,一個非常沉悶。

尤其是去一些旅遊景點,那些攤位上一堆堆的上檔翡翠直接走開吧,高端的幾十萬以上的貨沒有老闆任性的那樣賣,也很少有商家實力那麼強高端貨扎堆隨便挑。

再者告訴大家在國內買翡翠,怕不是A貨直接去附近的珠寶鑑定機構出一個證書(一般珠寶市場商場附近都會有鑑定機構)。這些個機構還是比較靠譜的,雖然好壞、新舊、價格不評但是天然和處理貨他們還是非常嚴謹,況且越大的城市鑑定越便宜,比如北京一般翡翠小掛墜10-20元就可以搞定。

最後告誡大家不管是懂還是不懂貨:“一入珠寶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不管多大的身家如果控制不住的買買買,就是馬雲李嘉誠也會喫不消的。

石頭它只是一種裝飾,並不能代表自己品位、時尚等,有的只是鋪天蓋地經年累月的廣告營銷所不斷深入人心的侵入式真理,所以根據自身情況適可而止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