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是中国茫茫历史长河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朝代,也是一个中华民族文化、经济、生产水平都得到长足发展的朝代。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这样一个鎏金璀璨的古代王朝的建立和昌盛,离不开周朝历代明主能臣们的卓越贡献。周公就是西周诸多人杰中的一位,也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

周公之所以被称为周公,是因为他本身就是周朝王室的直系亲属。与周武王同样作为文王之子的周公,不但没有遭到哥哥武王的嫉妒防范,反而在文王去世后成为了西周的辅相。武王的宽厚英明让周公的才华有了施展的空间,西周也因此得到了一位为国为民呕心沥血的三朝辅臣。起初,周公与姜子牙作为武王的左膀右臂,与武王一同征讨商纣王。在二人尽心尽力的辅佐下,武王成功灭商,建立了周朝。

然而好景不长,周朝建立不过两年,武王便猝然离世,只留下幼小的皇子周成王和一个刚刚建立、根基未稳的周朝。王朝新立、先帝离世,这对于任何封建王朝来说都是极易发生动乱的艰难时刻。作为武王的弟弟,西周的辅相,周公毅然决定成为西周的摄政王,代成王执政。这样的抉择不但容易让人怀疑周公试图借此机会谋权篡位而产生非议,如若周公不能稳定时局,还会背负千古的骂名,遗臭万年。可以说,周公代政的决定一肩扛起了天下兴亡,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周武王死后不久,西周的统治果然遭遇了危机。管叔、蔡叔、霍叔等人因不满周公摄政的行为,再加上受到商朝余孽武庚的煽动,发动了反叛,史称“三监之乱”。根基未稳,又面临内忧外患的西周政权一时风雨飘摇,周公不得不向朝中的几位能人寻求帮助。于是,周公向姜子牙、召公奭等权臣坦白了自己维护周朝统治的立场,获得了他们的支持。随后周公便率军东征,平息叛乱。数年间,周公成功诛杀了管叔、武庚,蔡叔和霍叔也被放逐。随着反叛势力的偃旗息鼓,西周的经济文化迅速得到发展,成为了一个稳固而强盛的王朝。

周公摄政的第六年,周成王已经长大成人,有了继承先辈江山的能力。于是,周公履行了先前的承诺,还政于周成王。周公不但没有表现出对皇权的留恋不舍,反而将自己多年摄政总结下来的宝贵经验汇集成书,赠与周成王。这本书就是著名的儒家五经《尚书》中收录的《无逸》。

曹操曾评价周公:“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为人子,他与武王一同建立周朝,完成了文王的夙愿;为人弟,他不惧高压毅然摄政,江山稳固后又泰然还政;为人臣,他文能治国安天下、武能平乱定乾坤,三朝兼济,呕心沥血;为人师,他写下千古名篇《无逸》为世人传颂。对于这样一位古圣先贤,我想没人能不为他的精神所折服。不知看完周公的一生事迹的你们心中作何感想呢?不妨在评论区留下你宝贵的点评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