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納蘭詞,相信許多人都不陌生,他是在宋朝之後,在元明清三朝時期,再次將宋詞發揚光大的集大成者。納蘭性德幼時就文采斐然,飽讀詩書,十八歲時一舉中的,成爲進士,後被康熙皇帝賞識重用,成爲了皇帝的一等侍衛,常常陪伴皇帝左右,與妻子聚少離多。納蘭性德雖然是貴胄,但卻也是一個重情之人。

納蘭性德一生詞作頗多,尤以抒情爲主,頗帶傷感,或悽美。在納蘭性德衆多詞作中,筆者認爲納蘭有一首悼亡詞,寫得是最悽美的,尤其最後十四字,說出了有情夫妻的心聲。下面筆者爲大家分享原作。

《蝶戀花》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爲卿熱。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這首詞的大概意思是人世間的情緣終將隨着時間結束,但我卻沒有忘卻你,這個秋天來到你的墳前,悲痛之下高歌一曲,然而心中的悲痛與憂愁卻絲毫沒有減少,我多麼希望,自己能與你的亡魂化爲蝴蝶,從此雙宿雙飛啊!

這首詩是納蘭性德在妻子亡故百日,重陽節前三日時,於夢中見到了已故的妻子,在夢中妻子說了這樣一句話:“銜恨願爲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夢醒之後,納蘭性德寫下了這首詩,以此來悼念已亡故的愛妻。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長如塊”。前三句中,雖說描寫的是月亮的圓缺,但在古代詩歌中,常常以月亮的圓缺來表達人與人的悲歡離合,所以在這裏,納蘭性德實際是在感嘆自己與妻子的聚少離多,因爲納蘭性德以前在朝做官時,常常入職宮廷,或者伴駕出巡,與妻子盧氏很少團聚,在妻子的有生之年沒有好好陪伴,妻子的離去,讓詩人納蘭性德的心中很是懊悔與痛苦。

“但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爲卿熱”這兩句是詩人對夢中亡妻所說的回答,納蘭性德將天空中那一輪明月想象成自己日夜思念的妻子,如果那真的是妻子,納蘭性德甘願不顧月亮的寒冷,用自己溫暖的身軀去給妻子送溫暖,從而彌補對妻子的虧欠,不讓自己留下遺憾。

但幻想終歸是幻想,納蘭性德的思緒回到現實, “無奈鍾情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對於人與人之間脆弱的情緣,納蘭性德感到非常無奈,而此時那無憂無慮沒有痛苦的燕子,依然輕輕地踏在簾鉤上,嘰嘰喳喳。納蘭性德見此睹物思人,看到燕子想起了昔日與妻子短暫而甜蜜溫馨的快樂時光,如今卻只剩自己一個人,表現了詩人納蘭性德的孤單、寂寞。於是,他再次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

最後一句“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是詩人在對已故妻子的傾訴之語,明知道自己與妻子已經不能再相見,但納蘭性德還是甘願與妻子的靈魂一同化爲蝴蝶,也想與妻子陪伴一生,永不分離,表達了他對妻子的一片癡心。

從這首詞不難看出,納蘭性德的無限哀傷與憂愁與對亡妻深深的思念,體現了納蘭性德對亡妻的真摯感情。筆者認爲,這不僅是納蘭性德一人的心聲,也是天下有情夫妻的心聲。對於這首納蘭詞《蝶戀花》,不知道大家有何不同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