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被世人稱爲“詩聖”,他是唐代以來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這也和他生活的時代有關。唐代雖然繁華鼎盛,但也終有沒落的一天,而杜甫便生活在晚唐,彼時的大唐隨便面看起來還是繁華依舊,但內裏卻早已千瘡百孔,一推即倒,杜甫一生經歷了國家從鼎盛時期跌落至動盪不安,中年時期又經歷了史上著名的動亂安史之亂。

杜甫早年也渴望入仕,推行仁政思想,但仕途不順,官場不得志的杜甫只做了個芝麻小官,沒有一點話語權,更別提推行仁政報效國家,而後安史之亂的爆發,更是讓杜甫百感交集,杜甫見統治者不顧子民百姓生活坎坷,只一心鑽研權術,把持朝政,心中失望至極,於是棄官入川躲避戰亂,而後杜甫生活清貧困苦,食不果腹,帶着妻子和孩子一同過着貧寒的日子,但心中卻不忘初心,他一心爲國的一片赤誠之心在他的詩詞中也多有體現。

杜甫一生飽經磨難,跌宕起伏,令人唏噓,如此世間大才,卻被時代的動盪所磨滅,最後竟到了連飯都喫不上的地步。故而杜甫的詩詞中,既有對於國家衰敗的怒其不爭,又有對於百姓民生感同身受的憐憫之情,詩風沉鬱,盡顯人間疾苦,尤其是下面這首詩,全文不帶一個悲字,卻讓人聞之淚落,傷心不已,今天我們便來一起賞析一下杜甫生平寫下的最爲悲慟的詩《月夜憶舍弟》。

《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這首詩詞的意思是,邊境戍樓上的更鼓聲響起,阻斷了行人的腳步,秋夜裏,遙遠的塞外傳來大雁的哀鳴聲。今夜起,便進入了白露這一節氣,可還是故鄉的月亮最爲明亮啊。我也有自己的兄弟,但早已全都各自離散,天各一方,家園不在了,我們再也沒了彼此的消息,生逢亂世,我們也無處打聽彼此的生死。我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很久也沒有送到,何況這戰火紛飛,將士們尚未收兵,戰亂無從停止。

自古以來,詩人們對離愁坎坷的描寫向來不在少數,不外乎是着重刻畫一個“悲”字,但杜甫全詩沒有一個“悲”字,反倒是寫雁寫月,寫信寫節氣,獨獨不寫悲,但就是因爲他將本來悲慼離散之事寫得如此平淡,好似不經意間揮筆即就,其實不然,杜甫詩中描寫的各種景物,就是杜甫感物傷懷的體現,表現的就是在經歷了國家動盪,自身難保,兄弟分散,無家可歸這一系列事件之後,詩人胸中揮之不去的悲哀和痛苦。杜甫一邊感慨國家的劫難,又感傷於兄弟離散,全詩表達的感情深刻而感人,愁腸百轉,沉鬱頓挫。

杜甫的這首詩雖全篇不帶一個“悲”字,但筆者卻認爲字字讓人落淚,也許這就是唐人的現實生活,筆者讀完夢迴大唐的心都沒了。不知道各位看官是否有其他不同見解?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