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單常被視爲人類痛苦的普遍來源之一,人生在世,有幾人不孤獨呢?事實上,孤獨纔是人生最本質的常態,我們生時是一個人來,死時是一個人走,連生命的開端和結尾都是孤獨的,我們漫長而短暫的一生勢必要與孤獨有着無法分割的聯繫。古來文人多寂寞,無數才子也曾寫下孤獨寂寞的詩句,但其中最妙的莫過於林語堂的一首詩。

稚兒擎瓜柳棚下, 細犬逐蝶柳巷中。人間繁華多笑語, 唯我空餘兩鬢風。

這首詩的意思是,小孩子拿着瓜在柳篷下大快朵頤,瘦瘦的狗在巷子裏追着蝴蝶,人間從不缺少歡歌笑語,可我只見微風徐徐自鬢邊穿過。

這首詩的絕妙之處在於,林語堂前兩句描繪出了一副熱鬧非凡的場景,但細看下來,第一句中藏了個“孤”,第二句中又藏了個“獨”,雖是用筆墨描寫人間煙火氣息十足的熱鬧景象,但實際上卻是藏着孤獨二字,令人拍手稱歎,以爲妙絕。

這首詩不僅表達了詩人對於人間煙火的欣賞和憧憬,更表達了在這人間煙火之中,其實也隱藏着孤獨,縱然人間如此熱鬧,但每個人的內心實際上都是孤獨的,無可避免,“熱鬧的是他們,我什麼也沒有”,但林語堂卻並沒有如同其他人一樣,對孤獨加以詬病,或者是對孤獨退避三舍,他反而只是淡然接受了孤獨。

在他心裏,孤獨沒有什麼,不過是人生必經的路程和階段,就像他鬢邊吹過的一縷清風一般罷了,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孤獨,不管外界有多麼熱鬧繁華,但觀人心,皆是孤獨,大家都沒有什麼不同,我們的一生都要伴隨着孤獨。全詩筆觸優美生動,通俗易懂且極易理解,但卻別具一格,沒有落入俗套,並沒有刻畫孤獨寂寞的清冷悽慘,也沒有哀怨癡纏的情緒,而是從容淡泊地在人間煙火之中品味那一縷清風般的孤獨,這纔是孤獨的最高境界—淡然處之。

林語堂作爲民國時期的文學大師,一向是以風趣幽默而聞名遐邇,但他的文學素養也尤其突出,不然也不會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成爲了那個時代屈指可數的大師。他性情憨直,淳樸天真,但卻有着智者的聰慧和大師的風範,也正是他的幽默風趣與機智聰敏,才讓他面對人生,態度淡然灑脫,寫作角度別具一格,觀察事物的方式與他人不同,他不僅熱愛生活,且把閒適生活當作最高理想,故而他筆下的文字都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帶有豐富多彩的生活氣息,貼近日常生活,通俗易懂,但卻讓人讚歎連連,也就是這樣一個有骨氣有操守的大師,才能將樸實無華的日常生活寫得妙筆生活,優美生動。

人活一世,誰又不曾孤獨?但也正是因爲有孤獨的洗禮,林語堂大師才能寫下如此動人的詩篇,他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孤獨的感悟,爲我們指引了面對孤獨時的正確方向,詮釋了孤獨的最高境界,那麼你對孤獨又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