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本叔

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終於人品。

一個人甭管外貌多出衆,口才多棒,能力多高,一旦人品缺失,沒人會靠近。

俗話說,“馬看牙板,人看言行”。

語言最能直觀暴露一個人,只要你開口說話,別人就能瞭解你。

雖然有時經過了包裝和掩飾,但時間長了,總有鬆懈的時候。

人品不好的人,微信上,會這樣與人聊天。

一旦遇到聊天說這些話的人,一定要保持距離,不要深交。

習慣性伸手要紅包

那天,微信上突然收到一條消息,是一個僅有過幾面之緣的好友發來的:

很多人看見這樣的情況可能有點懵,關係好點的直接發過去一個紅包,關係一般可能就直接忽略了。

其實,這樣的情況我也不是第一次碰到,以往礙於情面,即便心裏不悅,還是會發個紅包以示心意。

後來想想,單憑這點交情,一個不多十個不少,對方都可以藉此發家致富了。

所以,再面對這樣的境況時,面對不熟的會選擇忽略,因爲人家也是羣發;

關係好點的,就回答對方“在我這裏你是無價之寶,是不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要總想着佔對方便宜,因爲誰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

不論是友情,還是愛情,總是藉着發紅包來無止境的索要,本身就是在消耗這段關係。

或許有人會說,“判斷一個人愛不愛你,看紅包就知道”。

殊不知,伸手要來的糖,和別人主動送你的糖,味道是不一樣的。

就好比,飯要和有緣的人喫才香,日子要和懂你的人過才甜。

發紅包有時確實能夠促進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但同樣,也體現了一個人的情商高低。

真正有心的人,不用你說也會主動給你。

對於那些習慣性掌心向上的人,做個不好相處的人也未嘗不可。

到處撒網,廣交朋友

現在交友很方便,大家在酒桌上寒暄兩句,加個微信,彷彿就成了好友。

很多人的朋友圈裏更是好友上千,好似人脈遍天下,圈子資源極廣。

但其實,越聰明的人,在混圈子這件事上花費的時間越少。

因爲他們知道,人脈並不在別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手裏。

作家李尚龍寫過一件趣事:

他的一位朋友,在成名之前,給一個很大的報社投過稿,可每次投稿,都石沉大海。

一年後,他的書意外大賣,那家報社的創辦人竟親自來找他約稿。

如今他們關係很好,因爲一個需要賣書,一個需要好稿。

有人問:“你爲何和這家報社的關係那麼好?”

他說了一句話:“等價的交換,纔有了等價的友誼。”

是啊,用追馬的時間去種草,待春暖花開時,自然能吸引一批駿馬。

那些到處撒網,廣結“良緣”的人,無疑是在做無用社交。

真正的朋友,交的是心靈,連的是感情,不是你需要我時,我們的友誼才成立。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與其勉強維持雙方是好朋友的假象,倒不如一開始就學會拒絕沒有意義的社交,不斷精進自己。

就像餘華那樣:“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新的生活。”

說別人閒話

每個人的微信好友裏,大概都有一兩個愛嚼舌根的人。

看見以往相貌平平的女同學,突然嫁了個有錢人,就覺得肯定是貪圖人傢什麼;

見到過去沉默寡言的男同學,居然成了大老闆,揣測背後肯定有“貴人”相助;

看到朋友圈裏那些秀恩愛、曬娃、炫升職的,更是滿嘴藏不住的酸味兒……

其實當一個人接觸過形形色色的人,看過各有千秋的風景後,就會意識到,開豪車的人並沒有在炫富,愛發朋友圈的也只是分享生活而已。

反倒是愛在背後說三道四的人,大概就是別人的視野夠不着,渴望的生活又達不到吧。

倘若沒經歷過別人的生活,有什麼資格去衡量別人的人生呢!

古人言:“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一個總是在詆譭別人、說別人閒話的人,多半人品不太行。

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真誠,只有真心的付出,纔有可能換來真心的朋友。

一個人最深層次的教養,就是不輕易評價別人的人生。

千人千樣,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裏的主角,我們沒有足夠的智慧,去探究別人生活過得怎樣。

和喜歡搬弄是非的人在一起,只會讓原本簡單的關係變得複雜。

所以,聰明的人,能夠用包容心成就別人,用慈悲心成就自己。

喜歡玩曖昧,說話沒分寸

一直以來,有個話題總是反覆被提起:男女之間真的有純友誼嗎?

其實答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男女相處,如若不是情侶或夫妻,就算關係再好,也要有個度。

之前網上有個帖子很火,說的是丈夫帶着妻子聚會,結束後女同事想搭順風車。

上車時同事提出想坐在副駕駛,丈夫就讓自己的妻子坐在後排。

一路上丈夫與同事有說有笑,獨獨把妻子晾在一邊。

回到家,妻子對丈夫的行爲很生氣,可丈夫不但不理解反而覺得妻子小心眼,兩人因爲這件事情差點鬧到離婚。

確實,在大多數人看來,一個座位而已,計較那麼多幹什麼,但正是這個不起眼的小細節,凸顯了男人的分寸感。

微信聊天中同樣如此。

有人喜歡遍地撒網,總喜歡和異性玩曖昧,劃不清和對方的距離;

有時明知對方不是單身,還總是隔三岔五的聊上兩句,美名其曰“朋友而已”。

殊不知,真正的朋友,一定是細膩而聰明的,說話講道理,做事有尺度,而不是打着朋友的幌子,做沒有分寸的事。

朱亞文在節目中,被要求對着海濤說一段情話,主持人尋問是否需要換一個女嘉賓時,他果斷拒絕道:“不用,我結婚了。”

杜江在玩遊戲時,面對女嘉賓的不斷靠近,他步步躲避,並一再對着鏡頭向妻子強調:“霍老師,這真的只是個遊戲。”

一段關係中,情侶也好,夫妻也罷,就像是兩個相交的圓,在外面的部分大家可以各自做自己,但在相交的部分,每一次的越界,都如同在對方的身上扎針。

不懂得與異性保持距離,保持界限,感情遲早會消耗殆盡,而只有學會把握分寸感,感情才能長久而穩定。

在這個手機不離手的年代,微信社交已然佔領了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

微信更像是我們對外的名片,所以有時候,聊天這樣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能暴露出一個人的人品。

唯願我們在看清別人的同時,也要堅守自己的底線,活出更好的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