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是人类最亲近的动物朋友,每位宠物主都希望爱犬尽可能地多陪伴我们几年。可是,它们的寿命就那么短暂,即使再不舍,也总是要面对它们慢慢老去的那一天。不知作为宠物主的你是否也会在抚摸自己爱犬的同时,下意识地想知道它现在到底有多“老”了?

以往人们为了更直观地了解“狗究竟有多老了”?普遍采用的是把狗狗的年龄与人类的年龄进行类比:狗每活一年相当于人的七年。

例如,一只健康的狗通常能活10~15年,而一般情况下10岁大的狗已经步入老年期,对应着人类的70岁。

虽然这种方式,可以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狗有多老”,但慢慢人们发现它给出的答案并不严谨,对于宠物医生来说尤其如此。一只20岁的狗很罕见吗?当然不是,只能说比较少见,那按“一比七”的计算方法,它们的年龄就应该对应着人类的140岁!但全世界如此长寿的人似乎屈指可数。

而且,大多数犬种在6到12个月之间就达到了性成熟,按照“一比七”的计算方法,这个范围的上线却对应着人类的7岁,这并不准确对吧?

更复杂的是,狗的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品种。统计数据显示,体型较小的狗往往寿命长得多,这表明它们比体型较大的狗衰老得慢。

以上所有这些质疑,都直指一个问题:我们在用什么定义狗和人类的“对比年龄”?“一比七”明显就是在按从出生到现在的时间长度定义,也就是按时间顺序定义。

然而,它们并非人类,所以应该还有其他的方式定义这个“对比年龄”。例如,“生理年龄”就是一个更加主观的定义,它依赖于对生理指标的评估。

还有一些更客观的老化生物标记,比如基因表达水平(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基因产生蛋白质的速率不同)或免疫细胞的数量。生物年龄增长的速度取决于遗传因素、心理健康和生活方式。

举一个例子,如果你每天都在吃垃圾食品、抽烟和酗酒,那么你的生理年龄很可能会超过你的实际年龄。但如果你是一个懂得养生的人,那你可能已经50岁了,但却拥有着30岁的身体。

为此生物学家做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涉及到跨物种比较动物的年龄时,生物学上对年龄的定义,要比按时间顺序的定义严谨得多。

圣地亚哥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一项关于衰老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种似乎更加合理的衡量生物年龄的方法——“表观遗传时钟”。

这项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这样的:所有动物的衰老过程都会在基因中留下“证据”,衡量生物的年龄可以对其“表观遗传时钟”进行观察并得出“准确”数据——即在所有哺乳动物体内随时间积累的DNA被“腐蚀”的严重程度。

这项研究指出,随着时间流逝所有动物的基因都会被“甲基化”(DNA的某些片段会与一种由一个碳原子与三个氢原子组成的化学基团相结合,就像被铁被氧化),这可以作为一个判断生物年龄的指示器。

在研究人员对狗的DNA“表观遗传变化”中发现:狗的寿命是一个先急后缓的曲线。一只狗狗从出生到性成熟大约需要一年时间,在此期间“寿命基因”甲基化的速度最快,约为整体水平的31%(假如人类的标准年龄为100岁)。也就是说只有一周岁狗狗实际上已经相当于人类的近31岁。

不过当这种老化程度达到巅峰之后便会慢慢趋向缓和,狗的年龄以一岁为基准每翻一倍则相当于人类的11年。如果不好理解可以套用这个公式来计算:

狗与人类的“对比年龄”=31+ X×11。

X=一岁后的年龄翻倍数:即1-2、2-4、4-8、8-16。8岁就是翻了3倍。

也就是说两周岁的狗狗己经42岁了,而8岁的狗狗则已经64岁。

如果这项研究在狗狗方面被证实准确,那它在生物学上的价值暂且不提,单说它对广大宠物主就有着非凡的意义。因为,当爱犬不再喜欢追着球奔跑时,宠物主会知道4岁的爱犬,其实已经53岁了,它已经“老了”……但这似乎并不能被大多数人认可吧,刚4岁怎么就老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