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火爆網絡的秦霄賢、何九華、範丞丞等人正骨按摩的視頻,讓人忍俊不禁。網友們紛紛坦言,視頻觀看起來自帶“痛感”又夾雜着笑點。

看到他們正骨後長高,身體直溜了起來,瞬間覺得“痛”的值得。那麼,真正的中醫正骨是“長高”的神奇療法麼?真的那麼疼麼?廊坊市第四人民醫院中醫康復科醫師王瑾提醒,中醫正骨主要治療“骨錯縫、筋出槽”引起的筋骨病,不要一味地神話正骨的作用。

正骨主要治療筋骨病

正骨,中醫指用推、拽、按、捺等手法治療外傷引起的骨折、脫位等疾病,是古代醫學“十三科”之一,亦有稱爲傷科或骨傷科。手法是正骨的首要治療方法。隨着醫學的發展,正骨技術演變成通過糾正椎體的偏歪和小關節紊亂治療“骨錯縫、筋出槽”引起的筋骨病。

“骨錯縫、筋出槽”是脊柱病的中醫病機描述。臨牀常見的頸腰椎、骨盆疾病就是由於外傷或勞損導致骨關節、軟組織偏離原來的位置而出現疼痛和功能障礙。在治療之前醫生通過手法觸診技術、影像學檢查結果及臨牀表現三者結合來診斷骨頭是否偏歪,再通過獨特的正骨手法作用於人體體表特定部位與脊柱四肢關節,整復錯位的骨關節和移位的軟組織,以恢復機體的動態平衡,協調患處內外平衡關係而緩解症狀。

臨牀上如果醫生判斷存在“骨錯縫”的病理變化就可以用特定手法正骨,此時如果手法使用得當,在正骨過程中“咔嗒”一聲響,症狀往往會即刻減緩,這也是醫生與患者對此樂此不彼的重要原因之一。

需要正骨要去專業醫療機構

臨牀筋骨疾病的原因除了“骨錯縫”之外,還有“筋出槽”的問題,所以認爲正骨後就可以一勞永逸、永不復發是不現實的。比如臨牀常見的上交叉綜合徵(含胸、駝背、頭前伸姿勢)。主要與患者平時工作習慣和不良姿勢有關,治療除了手法鬆解相關軟組織,正骨糾正骨錯縫之外,最重要的是要進行功能鍛鍊來激活深部無力的肌羣,同時還要糾正不良姿勢與習慣,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脊柱內外平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骨正筋柔,氣血以流”。

脊柱內有重要的脊髓、神經、血管,特別是上頸段內含延髓,是呼吸心跳中樞,對脊柱正骨需要排除相關禁忌症,比如骨折、脫位、結核、腫瘤等,正骨是醫療行爲,單靠“手摸心會”、單憑感覺做事,十有八九是不靠譜的,也是非常危險的。臨牀很多筋骨病通過鬆筋加鍛鍊就能治療,不要一味地神話正骨的作用。如果需要正骨,建議到正規的醫療單位,專業的醫生將根據患者具體病情擬定適合的治療方案。

文/河北青年報記者王珊

編輯/王麗

相關文章